健康養身★中風復健 認真做防臥床

中風復健 認真做防臥床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隨著天氣忽冷忽熱氣溫變化大,除了要當心別中風之外,一旦不幸中風,專家提醒,生命徵象穩定後儘早開始復健治療,把握這原則,不僅可以避免臥床,且有高達7到8成的人可以恢復行走能力,回到原來生活,不讓中風拖垮一家人。

中風後6個月內為復健黃金期 恢復能力最快

56歲的陳先生半年前因突然半邊肢體無力送醫,診斷為出血性腦中風,並有右半側偏癱的後遺症,生命徵象穩定後馬上前往接受物理治療。物理治療師表示,陳先生原本無法自己轉位下床,也沒法從輪椅上站起來,經接受翻身、轉位及坐到站等練習,6個月後漸漸能在不需家人輔助下,自行完成一些日常生活活動。

活力得中山外科醫院復健室物理治療師徐佩萱表示,中風復健很重要,只要能越早開始復健,就越能達到較好的恢復。通常中風後的6個月內為復健黃金期,恢復運動能力最快,偏重於讓患者恢復日常生活功能為主,包括翻身、床上坐起、床上移位到輪椅、行走及上下樓梯等。復健同時也能防止關節僵硬、孿縮及褥瘡。

除了醫院復健 還可做3招居家復健

徐佩萱物理治療師提醒,復健期當中,除了患者意志力和心情調適,還需要家人的幫助。因為中風患者通常有半側偏癱,常會忘記使用患側,家屬一定要常在患側,和病人溝通互動。除了醫療機構的復健治療外,徐佩萱物理治療師並提供3招自己在家可常做的復健運動,可早、中、晚做3遍,每一遍10下,恢復原來的生活:

拱橋運動

採屈膝仰臥,抬高骨盆離開床墊,維持5至10秒,放下休息數秒。可誘發步態站立時所需的骨盆運動,並達到下背與髖部伸展的肌力訓練,也有助於床上活動、使用便盆、減壓、下肢穿衣及從坐姿到站姿的練習。

好手帶壞手運動

採坐姿,雙手交叉,好手帶壞手高舉至頭部再慢慢放下。可增加肩關節活動,避免孿縮。

推毛巾運動

坐在桌前,雙手互握置於毛巾上,盡量向前推出。可促進上肢肩胛活動、手肘伸直及髖關節屈曲。(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39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一名10歲的女童,兩年前因經常性腹痛就醫,但未被診斷出確切疾病,近期再度就醫發現,有大腸瘜肉,且因瘜肉太大引起大腸套疊。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小兒外科主任林雨利表示,幼年性的瘜肉被稱為「缺陷瘤」,早期難被發現,通常在腸套疊腹痛時才會被檢查出來,嚴重者需開刀切除,否則恐造成大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佐慈報導)正值年輕的毛小姐,四年前因連續血便而至醫院檢查,沒想到竟診斷出大腸癌第二期,一輩子要靠人工肛門生活。 術後的她一開始腸胃功能並沒有很健全,排便也不正常,直到開始食用益生菌,半年來竟改善很多。 根據日本大阪醫院研究指出,腸道內若含有大量好菌能增加抗癌作戰能力。 但益生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一名失智症患者,短期內記憶退化的速度加快,病況惡化迅速,連近期的事情都不記得,家人及時將患者送醫。就醫接受大腦掃描後,發現是大腦的硬腦膜腔下有出血,立即安排手術取出血塊。 收治病例的亞東醫院神經內科賴資賢醫師表示,一般而言,腦膜下腔出血多是由碰撞造成,對於老人來說,輕微...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