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中風復健 認真做防臥床

中風復健 認真做防臥床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隨著天氣忽冷忽熱氣溫變化大,除了要當心別中風之外,一旦不幸中風,專家提醒,生命徵象穩定後儘早開始復健治療,把握這原則,不僅可以避免臥床,且有高達7到8成的人可以恢復行走能力,回到原來生活,不讓中風拖垮一家人。

中風後6個月內為復健黃金期 恢復能力最快

56歲的陳先生半年前因突然半邊肢體無力送醫,診斷為出血性腦中風,並有右半側偏癱的後遺症,生命徵象穩定後馬上前往接受物理治療。物理治療師表示,陳先生原本無法自己轉位下床,也沒法從輪椅上站起來,經接受翻身、轉位及坐到站等練習,6個月後漸漸能在不需家人輔助下,自行完成一些日常生活活動。

活力得中山外科醫院復健室物理治療師徐佩萱表示,中風復健很重要,只要能越早開始復健,就越能達到較好的恢復。通常中風後的6個月內為復健黃金期,恢復運動能力最快,偏重於讓患者恢復日常生活功能為主,包括翻身、床上坐起、床上移位到輪椅、行走及上下樓梯等。復健同時也能防止關節僵硬、孿縮及褥瘡。

除了醫院復健 還可做3招居家復健

徐佩萱物理治療師提醒,復健期當中,除了患者意志力和心情調適,還需要家人的幫助。因為中風患者通常有半側偏癱,常會忘記使用患側,家屬一定要常在患側,和病人溝通互動。除了醫療機構的復健治療外,徐佩萱物理治療師並提供3招自己在家可常做的復健運動,可早、中、晚做3遍,每一遍10下,恢復原來的生活:

拱橋運動

採屈膝仰臥,抬高骨盆離開床墊,維持5至10秒,放下休息數秒。可誘發步態站立時所需的骨盆運動,並達到下背與髖部伸展的肌力訓練,也有助於床上活動、使用便盆、減壓、下肢穿衣及從坐姿到站姿的練習。

好手帶壞手運動

採坐姿,雙手交叉,好手帶壞手高舉至頭部再慢慢放下。可增加肩關節活動,避免孿縮。

推毛巾運動

坐在桌前,雙手互握置於毛巾上,盡量向前推出。可促進上肢肩胛活動、手肘伸直及髖關節屈曲。(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39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許多奧運選手出賽時,身上出現貼布,顏色多種,台灣舉重金牌女將郭婞淳出賽時,上半身貼著藍色貼布,中華肌內效協會理事長簡文仁表示,這就是肌內效貼布,雖然沒有任何藥物,但只要掌握走向、角度、形狀、拉力方向等重點,就能達到止痛、消腫,以及預防運動傷害的效果。 簡文仁說明,「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歷經兩個多月的三級警戒,不少民眾即使身體不適,卻因擔心前往醫療院所就診會增加感染新冠肺炎風險而止步,這樣好嗎?桃園眼科診所院長王甯加醫師分享,日前就有一位患者罹患結膜炎,因疫情關係不敢就醫,便自行至西藥房買眼藥水來點,數日後症狀未改善又至其他西藥房購買,前後使用了近五種...

閱讀詳情 »

  (台北訊)居家防疫期間,許多運動場所和健身房紛紛暫停營業,而面對遠端上班、上課,整天在家中長期久坐,無法外出運動的處境,許多人身材體重也跟著拉警報,台灣運動營養品牌紅牛聰勁為此舉辦了FB「居家健身動起來」活動,希望民眾在家也不要忘了動滋動滋,只要活動期間上傳居家健身的影片或照片就有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