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主動脈瓣狹窄 治療方式日新月益

主動脈瓣狹窄 治療方式日新月益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因外科技術進步,許多心臟手術方式也日新月異,使得平均壽命大幅延長。有位70歲的黃伯伯之前因主動脈瓣狹窄,接受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但時隔二十年,置換的瓣膜退化嚴重,必須再次執行開心手術。黃伯伯接受開心手術非常成功、恢復良好,7天後順利出院,目前定期回診。

主動脈瓣狹窄 多為瓣膜退化引起鈣化

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徐展陽醫師說明,正常的主動脈瓣有三片瓣尖,會在心臟收縮時開啟,讓血液通過,在心臟放鬆時閉合,避免血液回流。但當瓣膜退化而導致肥厚、鈣化,進而影響血液流動,就是「主動脈瓣狹窄」,是瓣膜置換的手術適應症。

徐展陽醫師解釋,主動脈瓣狹窄是最常見的瓣膜異常之一,在65歲以上族群的發生率約2-9%,原因除了先天性「二瓣畸形」引發的早期狹窄以外,最常見的是瓣膜退化引起的鈣化為多。若不治療,心臟必須更用力收縮,才能將相同流量的血液輸送至全身,長久下來,嚴重可致心臟衰竭。

主動脈瓣膜置換 手術須經專業評估

主動脈瓣發生異常確診需手術置換時,患者會有「金屬機械瓣膜」與「生物組織瓣膜」兩種選擇,徐展陽醫師表示,「金屬機械瓣膜」的優點是金屬製成,不易損壞,但缺點則是終身服用抗凝血劑;「生物組織瓣膜」則是利用牛、豬等動物組織製成瓣膜,這類瓣膜無需長期服用抗凝血劑,但據文獻統計,瓣膜通常在10年後約有15%的機率出現退化,之後機率則與日俱增而有重新置換的可能。

徐展陽醫師指出,目前常見的置換瓣膜術式有「開心」手術、「微創」手術以及「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三種,但並非所有患者都能適用後兩者,患者在醫師評估身體情形、討論利弊分析後,才會決定瓣膜種類以及術式選擇。

三方面術後保養 延長生物瓣膜壽命

徐展陽醫師提醒,置換生物瓣膜退化的因素非常多,但術後心血管的保養,可延長生物瓣膜的使用壽命。民眾可從三方面著手:

1.三高控制: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因此必須均衡飲食、少油、少炸,並定期回診檢查。

2.遵從服藥:心血管藥物不可自行停藥、減量,務必跟隨醫師處方,遵從服藥,以免病情無法控制,反致惡化,產生併發症。

3.生活型態改善:生活壓力大、作息不正常、少運動同樣列為心臟疾病的危險因子,患者要從生活作息調整,戒除不良習慣,確實保養,才能保持健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91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台灣最近各地門診多了許多上呼吸道症狀與鼻子過敏的病人,很多人都認為是氣溫下降的原因。其實,東北季風的來襲,同時會帶來大批揚塵與汙染物,讓全台灣的空氣品質嚴重惡化,導致呼吸道與過敏等症狀惡化。尤其是中南部地區的空氣品質指標數度超標,達到橘色警戒燈號;因此,政府呼籲有呼吸道疾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白內障是眼球表面水晶體混濁,導致視線模糊的眼疾,主要成因與老化、高度近視、糖尿病或遺傳等有關。然而,根據眼科醫師發現,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患上白內障,且多與現代人不良生活方式、用眼過度等導致晶狀體提前老化有關。根據眼科診所張正忠院長近十年在臨床上診治白內障患者的結果發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台北馬拉松即將開跑,不少跑者為迎接這一年一度盛大的路跑賽事,卯足心力在做準備。但看似簡單的跑步,卻可能潛藏罹患髂脛束症候群的危機,也就是俗稱的ITBS運動傷害,千萬不可小覷!跑者、單車族膝蓋疼痛 恐是罹患ITBS漢銘醫院復健科吳順堯醫師指出,髂脛束是從臀大肌連結到小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程加敏報導)據衛福部國健署統計,10大癌症中死亡率最高的就是肺癌,光是103年得到肺癌的人數就高達1萬3000多名,意即平均每56分鐘,就有1人因肺癌死亡。其中不少患者確診為變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突變的肺癌,以往健保僅支付第一線標靶藥物,所幸自今年11月起,健保給付增列了AL...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