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主動脈瓣膜狹窄 新式手術防測漏、逆流

主動脈瓣膜狹窄 新式手術防測漏 逆流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60歲的林女士,8年前開始有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確診為主動脈瓣膜狹窄,原本服藥控制病情,定期回診追蹤;但日前連吃飯、走路都喘不過氣,就醫檢查發現主動脈瓣膜變成嚴重狹窄。醫師建議立即手術,使用「無縫線生物性瓣膜置換術」,終於不再呼吸困難。

全台10萬名患者 老年人最多

根據統計,全台約有10萬名患者罹患主動脈瓣膜狹窄。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許喬博指出,主動脈瓣膜為供應全身血流的源頭幫浦,若狹窄、閉鎖不全,會產生胸悶、胸痛、呼吸急促,甚至昏倒,嚴重恐引發心臟衰竭致死,好發於65歲以上老年人。

年紀老化 主動脈瓣膜逐漸硬化、狹窄

許喬博醫師表示,隨著年紀增長,主動脈瓣膜會有瓣膜硬化的問題,進而演變成瓣膜狹窄,主要治療方式為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但藥物治療只能控制病情,接受手術治療能夠有效改善胸悶、呼吸困難,大幅增進生活品質。

新式瓣膜置換術 降低測漏及逆流、避免症狀復發

許喬博醫師說明,衛福部今年3月核准使用「無縫線生物性瓣膜置換術」,利用人工心肺機讓心臟停止跳動約45分鐘,使用微創小傷口技巧將傷口縮小至8到10公分,先切除鈣化瓣膜,再實施無縫線生物性支架瓣膜置放,可降低發生測漏、逆流的可能性,避免胸悶、胸痛症狀復發,適合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患者,須自費約30萬至35萬元。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037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翻拍自GIGcisa   睡眠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有許多的證據也證實了睡眠的品質對於壽命有最直接的影響。除了早睡跟晚睡的差別,你知道睡姿也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很大的影響嗎?透過下面的說法我們對於自己的身體健康會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像是有氣喘或是有呼吸中止症的人不適合正躺,因為正...

閱讀詳情 »

  (圖片翻攝自1號店商城) 黃芪,又稱北芪或北蓍,亦作黃耆或黃蓍,常用中藥之一,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根。主產於中國大陸的內蒙古、山西、黑龍江等地。春秋兩季採挖,除去鬚根及根頭,曬乾,切片,生用或蜜炙用。 黃芪可分為:內蒙黃芪、膜莢黃芪、綿黃芪、多序岩黃芪(又名「紅芪」)、日本...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