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乳癌全是環境、飲食惹的禍? 權威醫師剖析治療新突破

乳癌全是環境 飲食惹的禍? 權威醫師剖析治療新突破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乳癌不僅為我國女性癌症發生率的冠軍,且人數逐年攀升,若將原位癌一併算入,乳癌年增人數預期即將突破1萬5千人大關!WHO世界衛生組織探究原因指出,無論是環境或是飲食,都有機會導致乳癌增加;面對越來越多的乳癌病人,如何發展有效的治療方方式一直是醫界努力的目標。

乳癌分四類 第一線治療選項有限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台北慈濟醫院癌症中心教研長沈陳石銘教授表示,乳癌早已進入個人化治療時代,其可分為HER2陽性、管腔A型、管腔B型與三陰性等四種,以此量身打造不同的治療方針。在乳癌基因型中,荷爾蒙受體為陽性者超過7成占最大宗,若加上HER2同時為陰性者,一旦面臨腫瘤復發或轉移時,以往第一線治療選項就僅有荷爾蒙治療與化療,而荷爾蒙治療平均可延緩惡化10-18個月;化療也有其效果,只是由於副作用包括白血球下降、發燒感染、嘔吐、掉髮、痠痛等,常讓患者產生恐懼,以致裹足不前,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CDK4/6抑制劑+荷爾蒙用藥 可延緩疾病惡化達25個月

台灣乳房醫學會秘書長、臺北榮民總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曾令民醫師指出,隨著醫學的進步,目前研究發現,乳癌細胞增生的關鍵與一種名為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激酶(CDK)有關,只要能夠抑壓CDK4/6,即是抑制了癌細胞的生長。

曾令民醫師進一步說明,經全球大規模臨床試驗結果證實,針對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晚期或轉移性乳癌患者,於第一線使用口服CDK4/6抑制劑並搭配荷爾蒙治療,相較於單純只使用荷爾蒙治療者,可大幅延緩疾病惡化時間達25個月以上,且對8成的用藥患者有臨床上的助益,更有超過5成的機率可縮小腫瘤。

口服治療更便利 患者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另一方面,多數人擔心的藥物服用的便利性及常見副作用,曾令民醫師解釋,口服CDK4/6抑制劑常見副作用如中性白血球減少、噁心、疲勞等,普遍都可透過輔助治療得到控制,讓患者對自己的生活品質能夠有更多掌握;而乳癌的治療有其複雜性,無法以單一科部的專業為病患做最好的安排,因此需要透過跨科別的專業相互配合,在充分了解疾病特性後,才能提供病患最少副作用傷害、最合適而有效的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737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常有球友表示打球後「 不只是腰痠背痛, 連肌肉也會拉傷。」大多數人的這種拉傷都是發生在右側腹。高爾夫是會動到下半身、腰的迴轉跟帶動手臂的全身運動。若用慣用手與上半身的力氣全力揮桿的時候,慣用手那邊的側腹就很容易出現疼痛症狀。 又痛又可怕的側腹痛 傷害預防...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誰容易感染菜花?答案是:無論性別、年齡,任何人都有可能!這種人類乳突病毒,隨著HPV類型的不同,表現出的病徵也有所差異,包含子宮頸癌和菜花的病毒都屬於HPV病毒,其中讓人較難以啟齒的菜花,傳染率和復發機率都很高,一旦延誤治療,將提高罹患睪丸炎、攝護腺炎、陰莖癌和子宮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一名50歲男性高血壓患者,原先在追蹤治療之下血壓控制還算得當,但近來因疫情影響不敢至醫院回診,也擔心正在服用的高血壓藥物增加新冠肺炎染病風險,而擅自停藥,導致出現疑似中風症狀,緊急就醫後發現心臟收縮壓飆至160 mmHg,同時併發心律不整、心房顫動現象!小心「隱形殺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台灣在五月中爆發疫情,進入社區三級警戒,許多長輩不敢出門,雖然時至今日確診數下降,疫情也稍稍趨緩,但兩個月居家防疫,不但活動量大減,也幾乎曬不到太陽。家庭醫學科醫師李文祺提醒,不管是不是骨鬆患者,長輩平日就應該進行「日曬、補鈣、荷重運動」,可以幫助減緩骨鬆,也能避免肌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