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乳癌切除後卻「痛到像被石頭壓胸」 當心這症候群悄悄上身了

▲乳癌患者在乳房切除手術後,仍得留心發生「乳房切除後疼痛症候群」。(照/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乳癌切除了,胸口為什麼仍像有塊大石頭壓著?一名80歲阿嬤,5年前因乳癌切除左側乳房,傷口癒合順利,但卻偶有刺痛感,且左手及肩膀也緊繃不適,一開始認為是術後正常現象,沒想到半年後刺痛感卻擴大到腋下和肩膀,有如刀刺,前胸更像有顆大石頭壓著,求診才知「乳房切除後疼痛症候群」上身。

台北慈濟醫院疼痛科醫師莊淨為表示,根據美國癌症學會統計,大約有2到3成的乳癌患者,在接受乳房切除手術後的3個月到半年,傷口及臨近組織疼痛仍有持續或加重現象,這時便需要懷疑是否為「乳房切除後疼痛症候群」。

莊淨為指出,這一類病人在傷口部位及腋下至手臂內側,可能出現不同程度如火燒、蟲爬、刀刺、電擊般的疼痛,甚至有人因疼痛與神經問題而使手部活動受阻,肌肉萎縮,加上疼痛慢性化,嚴重影響生活。

醫師臨床經驗,這一類的神經痛並不好處理,導致病人往往四處求醫,仍疼痛纏身,部分甚至誤信偏方,在傷口貼草藥,常弄得皮膚過敏,結果不但疼痛沒改善,還衍生其他副作用。

莊淨為強調,腋下淋巴結及組織大範圍切除者,是「乳房切除後疼痛症候群」高風險族群,因淋巴結附近的神經密布,而影響疼痛的關鍵有肋間神經與肋間臂神經,尤其,若腫瘤侵犯嚴重且神經與組織沾黏,不得已需一併切除時,就可能造成術後疼痛。甚至這些部位亦有部分運動神經,一經傷害可能造成肌肉萎縮,肩胛骨和肩膀活動都受影響。

莊淨為說,目前台灣乳癌診斷與手術技術成熟,已較少大範圍切除與淋巴全擴清,疼痛風險降低,但仍有發生機會,甚至有病人覺得乳房已切除,卻感覺好像有個乳房在一旁疼痛,產生所謂的「幻肢(幻乳)痛」。

莊淨為提醒,無論是大痛小痛,只要乳房切除術後超過3個月以上還疼痛,嚴重影響生活,千萬不要忍痛,應趕緊找專業醫師做鑑別診斷,找尋疼痛原因並治療,除藥物與復健治療,還可合併超音波導引介入性治療,進行神經阻斷術及脈衝式神經熱凝術,來延長止痛效果。

照片來源: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blue”除了形容美麗的大海與天空,也常被人用來表示心情悲傷或憂鬱,但是形容血液是“blue”的,恐怕是沒聽過。不過,在美國羅德島醫院就出現了一名25歲的女性就醫患者,她抽出來的體內血液居然是“深藍色”的,看來,心情blue不再只是個比喻。經醫師診斷,這名25歲女士患...

閱讀詳情 »

國泰搞「院前診所」,躲健保輕症門診年減2%新規範 文/陳柏因 八月底信義路四段、距離國泰醫院五百公尺的一棟大樓一樓,晚間八時許,屋主國泰人壽正在向住戶簡報,共三百多坪的空間,未來一樓將開設洗腎中心、二樓一般內科診所的相關規畫,現場所有權人炮聲隆隆。 診所有門前藥局、醫院有院前診所 國壽此舉影響的不僅...

閱讀詳情 »

▲9月國際失智症月,衛福部與台灣失智症協會號召民眾打破對於失智的迷思和標籤。(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如果你還以為失智者不會搭車?不會煮菜?不會買東西?快打破你對失智症的舊迷思和標籤吧。3年前被診斷出輕度失智症的白婉芝就徹底翻轉一般人對失智症患者的想像,只要...

閱讀詳情 »

▲外食族當心美食下肚卻「鹽質爆表」。(照/三軍總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吃太鹹不好,但外食族往往難以一窺下肚的美食究竟有多重鹹?三軍總醫院今(25)日公布最新針對國人常見外食含鹽量的實地訪查,其中「鹽質爆表」的包括麻油雞麵線、咖哩烏龍麵、牛肉麵以及酸菜鴨肉麵,含鹽量占每日建議量9...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