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乳癌容易早逝嗎? 醫師分析原因

乳癌容易早逝嗎? 醫師分析原因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台北市議員陳玉梅因罹患乳癌,年僅50歲病逝,星座專家薇薇安同樣因乳癌早逝,得年43歲,兩人年紀輕輕都因乳癌結束寶貴性命。乳癌是國人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每天平均有5人因乳癌死亡,罹患乳癌真的容易早逝嗎?

乳癌高居國人女性癌症首位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乳癌高居國人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名、死亡率第4名,每年有逾萬名女性罹患乳癌,死亡人數近2000人,相當於每天有26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5位因而失去性命。

罹患乳癌小1歲 死亡率增5%

愈年輕罹患乳癌愈短命嗎?馬偕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張源清指出,根據文獻資料統計,罹患乳癌的患者中,年齡每下降1歲,增加死亡率達4至5%;不過,隨著醫學分子生物特性進展,以及日新月異的治療方式,不同分類的乳癌有適合的治療藥物,精準個人化治療可大幅降低死亡率,並且提升活存率。

年輕乳癌患者 三陰性、HER2陽性居多

張源清醫師指出,台灣早發性乳癌患者較歐美國家比率高,也就是35歲以前罹患乳癌的族群,這群患者中以罹患三陰性、HER2陽性的乳癌較多,且乳癌細胞較為惡性,加上警覺性不足,一旦確診,也多為晚期。

張源清醫師舉例,以荷爾蒙接受體為陰性、HER2陽性的HER2陽性乳癌為例,目前已有標靶藥物治療,合併化療藥物治療,都能獲得很好的治療成效;而荷爾蒙接受體陰性、HER2陰性的三陰性乳癌患者,則以化療為主要治療方式。

化療藥物安全性高 有藥可降副作用

不過,許多患者聽到化療,就害怕產生掉髮、噁心、嘔吐、免疫力下降等副作用。張源清醫師強調,目前化療相當安全,搭配止吐劑、白血球生成劑,可降低副作用的程度,建議患者勇敢接受治療。

乳癌口服化療藥物 延長生命、維持生活品質

針對第4期的乳癌患者,也有口服化療藥物可選擇。張源清醫師認為,晚期乳癌的治療原則,在疾病進展及藥物毒性之間取得平衡,而口服化療藥物具有毒性較低、維持療效、方便使用的優點,患者在家就能接受治療,並延長有意義的生命,可維持生活品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277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現代男女對性的態度越來越開放,然而對性的認知和對性病防治卻一知半解,即不太瞭解有哪幾種性病外,也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免於性病感染,或是一旦染上性病後,沒有盡快就醫也不敢去看醫生,反而尋找網路上不正確的治療偏方,導致延誤就醫;尤其是青少年族群,對性懵懵懂懂的情況下,初嚐性經...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台中46歲王先生有抽菸習慣,最近覺得老花眼變嚴重,決定配戴多焦點鏡片矯正,但發現看東西會斜斜的,且有2個影子,到眼科檢查視力均正常,唯有右眼無法向上轉動,進一步檢查發現竟是甲狀腺眼病變所致。經戒菸、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以及改戴單焦點鏡片、稜鏡矯正複視後,李先生視力已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為了讓居家隔離/檢疫民眾接受醫療照護,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推動通訊診療,一名居家檢疫的民眾因腳部不適而向臺北市衛生局求助,經轉介後由北醫附醫啟動通訊診療服務,醫病之間透過電腦與手機,即可完成診療,讓民眾安心在家隔離/檢疫。居家檢疫期間腳部不適 北醫附醫通訊診療北醫附醫遠...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COVID-19(新冠病毒、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升溫,台灣已有局部院內感染的現象,並出現醫護人員被感染的案例。在疫情開始之際,台灣麻醉醫學會持續關注疫情發展,推估日後可能的局勢,以及做相關的準備作業。   新冠肺炎雖然絕大多數都是輕症,但是少數重症病人可能導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