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乳癌常見5大危險因子妳有嗎? 出現6大症狀別等快就醫

乳癌常見5大危險因子妳有嗎? 出現6大症狀別等快就醫

【NOW健康 王澍清/台南報導】40多歲的A小姐,2年前洗澡時左側乳房觸到腫塊,但不以為意,未就醫檢查,直到110年初腫塊變大且變硬,連腋下也出現硬硬的結節,擔心開刀及後遺症,而延誤治療,半年前乳房皮膚潰爛滲血、體力變差,才就醫診治,確診為晚期乳癌。


乳癌常見5大危險因子妳有嗎? 出現6大症狀別等快就醫

▲乳癌常見的危險因子。(資料來源/奇美醫學中心;圖/NOW健康製作)


乳癌嚴重威脅女性健康 常見5大危險因子須注意


衛福部最新10大死因報告顯示,109年惡性腫瘤(癌症)仍位居第1位,而乳癌發生率排名在女性族群發生率為第1位、癌症死因死亡率則排名第3位,嚴重威脅女性健康。乳癌常見的危險因子:


1.年齡
2.母親或姊妹乳癌家族史
3.暴露在雌激素的時間增加(初經在12歲之前、停經在55歲之後)
4.未曾懷孕過或第1次懷孕太晚
5.乳房切片有不正常細胞增生


乳癌常見5大危險因子妳有嗎? 出現6大症狀別等快就醫

▲出現6大症狀別等快就醫。(資料來源/奇美醫學中心;圖/NOW健康製作)


乳房腫瘤雖大多良性 若出現這6大症狀應提高警覺盡速就醫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陳豪君表示,早期乳癌症狀並不明顯,通常在觸摸到乳房腫塊時才覺異常,但又常安慰自己,這應該是良性,先觀察一段時間再說。


陳豪君醫師說,確實大部分的乳房腫塊是良性的,像是乳房纖維囊腫、纖維腺瘤或水泡等邊界明顯的腫塊,但如果有下列狀況,務必提高警覺,儘速就醫。


1.乳房腫塊伴隨乳頭分泌透明或帶血的分泌物
2.乳頭不正常凹陷
3.乳房長期濕疹潰瘍
4.乳房皮膚出現橘皮質地或紅腫潰爛
5.腋下淋巴結出現硬塊結節
6.兩側乳房大小或形狀對稱度改變


乳癌化療搭配中藥調理降低副作用 及早治療提高存活率


乳癌治療方式包括,手術、化療、放療、標靶及荷爾蒙藥物輔助治療等,早期發現經適當治療,乳癌相較於其他癌症5年存活率為高,第0期為97.5%、第1期為95.6%,到第3期還有70%,由此可見,及時治療的重要性。


以A小姐為例,經病理切片及影像醫學檢查,診療為左側侵犯性乳管癌第4期(stage IV)且轉移到淋巴與肺部,已無法開刀處理,只能先化療讓腫塊變小。2次化療後,因腫瘤潰瘍、疼痛及膿血滲出仍然持續,再加上化療副作用的水瀉頻急,而會診中醫師,透過針灸及中藥調理,潰瘍部位逐漸改善,幾乎不再膿血滲出,目前仍持續接受治療。


陳豪君醫師提醒,乳癌病友應該保持樂觀正向的心情,多吃營養均衡的原型食物(如:地中海飲食),切勿自行進補,也不可食用燥熱或寒涼生冷的食物。如能補充營養、增強體力,規律生活、養成運動習慣,就能提高存活率,在抗癌期間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更多NOW健康報導
▸自律神經失調影響性生活? 男子新婚不久性趣「歸零」
▸植牙失敗恐面臨2次植牙 導航植牙提升精準度與成功率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登山健行活動日漸備受現代人重視,但在親近大自然時,因「高山症」造成的憾事也時有耳聞。醫師建議,高山旅遊者在出發前,應先前往門診,由醫師開立服用預防用藥,以減少高山症發生的機會。高海拔疾病 2500公尺以上易發生 登山時因為身體無法適應高海拔特殊的環境,造成的不適稱為「高...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疾病管制署最近公布國內新增2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分別為北部1歲女童及中部新生男嬰。提醒家有嬰幼兒的民眾務必勤洗手、有症狀避免接觸嬰幼兒,如發現嬰幼兒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

閱讀詳情 »

【防老大作戰:有骨本,才有老本】 依稀還記得,某次跟著家人回到外婆家時,發現在廚房的牆壁邊裝了無障礙不鏽鋼扶手,原來是因為外婆年事已高,有時行動上比較不便,為了安全起見,因而裝了扶手。在高齡化社會的時代,跌倒、骨折是樂齡銀髮族群最重要的健康議題之一;因跌倒所造成的身體傷害、住院甚至死亡,無形中會帶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臺北榮總護理部為推動友善文明職場,並呼籲「職場文明,你我有責」,特別研發「護理關懷平台-N天使」,以即時傾聽互動溝通,關懷支持護理人員臨床造成的工作壓力,營造正向友善的職場環境,期能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護理的行列。打造溝通關懷平台 期待打造友善職場臺北榮總護理部傅玲主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