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乳癌未追蹤多重轉移 5旬婦身體宛如癌細胞培養皿

乳癌未追蹤多重轉移 5旬婦身體宛如癌細胞培養皿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53歲黃女士八年前罹患乳癌,療程結束後,因諸多內外部因素未持續追蹤,直到近期出現下肢水腫、下背痛症狀,改赴亞大醫院檢查,赫然發現癌細胞竟復發並轉移至腦、肝、腎、骨頭等器官,人體宛如癌細胞培養皿,所幸癌症中心個管師團隊協助安排治療,並給予情緒支持,讓患者重拾抗癌信心。

右側乳房腫塊 治療後未追蹤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王博民表示,黃女士八年前因發現右側乳房有硬塊,赴他院檢查確診為乳癌第三期,當時接受手術、化療及放療後,一度順利控制病情,但之後因故與原本的醫療團隊接觸次數減少,加上黃女士自認癌症已對生活不具威脅,因此並未繼續追蹤。

下肢水腫、下背痛就醫 驚見乳癌復發且轉移

沒想到最近她頻受下肢水腫、下背痛所擾,改赴亞大醫院安排影像學檢查,赫然發現竟是乳癌復發,且已轉移至腦部、肝臟、腎臟、骨盆腔、淋巴等部位,得知當下有如晴天霹靂,所幸癌症資源中心團隊不僅醫病也醫心,安排接受治療後,並由個管師陪伴,降低黃女士對疾病的恐慌,一同對抗病魔。

定期追蹤很重要 安心抗癌放寬心

王博民主任指出,癌症患者最需要心理支持,尤其像黃女士的患者,歷經癌症復發又轉移,往往會不斷指責自己,此時需要保持堅定信念勇於接受治療,再透過癌症資源中心個管師一站式服務,提供藥物、飲食、會診等個人化服務,溝通轉移負面情緒,堪稱用「緊迫盯人」的方式,讓患者及家屬安心抗癌,返回正常生活。

此外,王博民主任也提醒,乳癌患者務必定期追蹤,除了降低復發風險,也能讓醫師針對定期的影像學檢查,不斷更新與調整治療計畫;若因乳癌復發且發生遠端轉移,也不必灰心,只要與醫療團隊高度配合,仍能讓病情獲得控制、症狀緩解,與疾病和平共處。

【延伸閱讀】

乳癌年輕化 荷爾蒙治療適合我嗎?

HER2陽性新標靶 轉移性乳癌治療新紀元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54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臺灣製藥國際發光,外銷產值近100億,且已銷售70餘國!臺灣製藥工業同業公會與食藥署連續兩年參加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一年一度學術研討會,除設置攤位以問卷方式與醫師互動,並宣導食品藥物管理署對於藥品品質管理機制與國產學名藥品質提升,希望增加家醫科醫師對國產學名藥品使用率。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民俗七月開鬼門關,中元普渡是重要節日之一,民眾以三牲四果及各式各樣的零食飲料,設宴祭拜無人供奉的孤魂,市面上食品種類繁多,該如何挑選才衛生安全、祭拜過後又能避免攝取過多熱量呢?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營養師毛柔壹建議,採購時最好依照家庭人數及儲存空間採買,在選擇份量上以小包裝...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9旬翁脊椎骨折 EVA治療一天就下床復健今年高齡96歲的周老先生,平時身體健康硬朗,喜歡與朋友外出健行,每週還會固定上健身房踩腳踏車及重訓健身。某一天正彎腰準備坐下時,背部喀一聲後,劇痛突然貫穿背部,整個人都無法站直。後來就連簡單的坐、臥動作都伴隨難以忍受的疼痛,就醫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前幾年台北市議員李新尋短去世,其他的立委朋友分享其生前為帶狀疱疹(俗稱皮蛇)後慢性疼痛的併發症所苦。家醫科診所院長姚偉明醫師分享,一位七十歲的太太在肩頸長出帶狀疱疹,發病的時候痛得要命,沒想到病灶好了後疼痛反而加劇,使用了麻醉止痛和抗癲癇藥物等最後一線的藥物都沒效,最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