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乳癌標靶治療卡「管」 健保新劑型助解套

乳癌是台灣女性好發癌症的首位,許多患者為了長期輸注標靶藥物,需在胸部植入人工血管,但如果曾經做過隆乳手術,無法植入人工血管,該怎麼辦呢?醫師表示,隨著醫藥進步,目前乳癌病友也有新劑型的標靶藥物可以選擇,只需皮下注射約5分鐘,不用人工血管的幫助,生活變得更自在。

乳癌標靶治療卡「管」 健保新劑型助解套

癌細胞輪番攻擊 退休老師雙乳8年間相繼淪陷

一名58歲的退休女老師,沒有乳癌家族病史,8年前首次發現右側乳房出現異常腫塊,檢查確定為第3期HER2乳癌,腫瘤大小將近3公分,且癌細胞已轉移至淋巴結,遂行乳房切除手術,並於左胸植入人工血管以進行化學治療和標靶治療。一直以來,該名患者的病況控制良好,卻沒想到在最近的例行性回診中,左胸也出現了一顆0.7公分大小的腫瘤。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副院長暨乳房醫學中心主任杜世興表示,按照標準治療,會在患者右胸先放置人工血管,經靜脈輸注化療和標靶藥物,但由於患者雙乳動過整形重建手術,周邊靜脈血管尋找不易,遂將標靶藥改用皮下注射劑型替代,不僅免去了人工血管植入困難的煩惱,治療時間也大幅縮減。

HER2乳癌惡性高?標靶治療翻轉舊印象

杜世興醫師表示,在所有乳癌人口中,HER2陽性乳癌約占20%至25%,患者會因HER2基因過度表現,造成乳癌細胞過度增生、復發甚至遠處轉移。這類型的早期患者確診後,通常需接受1年的抗HER2標靶治療和約半年的化學治療。

在標靶治療部分,目前靜脈注射和皮下注射兩種劑型皆有健保給付,但前者治療需要1小時以上的輸注時間,並搭配人工血管;後者不需要人工血管的輔助,直接注射在大腿皮下部位,約5分鐘可完成治療,相對符合生活忙碌的現代人。

乳癌標靶治療卡「管」 健保新劑型助解套

女性朋友自乳房發育完全、約20歲之後,每2至3年應接受乳房專科醫師的觸診;若是乳癌好發年齡45至69歲的人,建議每2年接受一次乳房攝影檢查。

國內乳癌年增1萬2千例 20歲開始定期檢查揪癌蹤

杜世興醫師提醒,女性萬一不幸罹患乳癌,應該要勇敢地接受正規治療,不要抱持著鴕鳥心態逃避,也不要聽信未經實證醫學證明的偏方,以免丟失寶貴的生命。另外,面對每年約有1萬2千例乳癌新增個案的威脅,女性朋友若無必要,應盡量避免長期使用荷爾蒙,要多運動,遠離高脂肪食物和菸酒,並且養成定期乳房檢查的習慣。

需注意的是,這裡的定期乳房檢查,指的是女性朋友自乳房發育完全、約20歲之後,每2至3年應接受乳房專科醫師的觸診;若是乳癌好發年齡45至69歲的人,建議每2年接受一次乳房攝影檢查,以利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310/7143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許多孕媽咪擔心懷孕期間身體不適吃藥會影響胎兒,傾向忍耐不就醫也不吃藥。一名28歲的李小姐懷孕三個月,最近頭痛加上感冒,擔心服藥影響胎兒,只靠喝水及休息,沒想到發燒不退,趕緊到婦產科求診,服用退燒止痛藥後,身體才恢復健康。 含乙醯胺酚成藥引發孩子過動 醫:無臨床數據&n...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舉辦「料理菊王」烹飪活動,由職能治療師及實習職能治療學生帶領近八十位慢性病房病友為虛擬菊花王國的菊王慶祝百歲生日,讓病友在追求團隊最佳表現的同時,也深刻學習個人衛生與環境整潔對西點品質的重要性。 實際參與及操作 精神復元強調「做中學習」,病友透過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一名73歲阿嬤,沒有慢性肝炎和酗酒病史,某次健康檢查卻發現有肝硬化現象,事後回診做超音波追蹤檢查,醫師發現阿嬤左葉肝臟有2.5cm腫瘤,且腫瘤指數異常增加,經由切片診斷確診為早期肝細胞癌,經由評估和討論後,採以肝臟腫瘤電燒燒灼治療,術後患者已順利出院,且追蹤腫瘤已殺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一名30歲的年輕人,近來經常打嗝,不論飯前、飯後都持續打嗝,以為只是消化不良,但症狀維持數星期都未好轉,甚至出現腹脹而沒有食欲。他就醫檢查,竟發現罹患肝癌晚期。 B肝造成肝癌晚期 收治個案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消化內科主任高銘海指出,該患者經由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