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乳癌骨轉移免驚! 適當治療仍可趴趴走

乳癌骨轉移免驚! 適當治療仍可趴趴走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我治療的乳癌病患中,年紀最大的已經88歲了,最年輕的才20幾歲而已。但乳癌第四期絕對不是末期,積極治療還是有希望。」乳癌發生率高居台灣女性癌症第一位,且年齡層逐漸下降,台東乳癌專科醫師魏銓延表示,雖然乳癌對女性健康威脅不容小覷,但現在篩檢普遍、藥物進步,患者不必太過灰心。

臨床上,一名30多歲的年輕女性,確診時已經是第三期乳癌,癌細胞不久後轉移到骨骼,造成她疼痛難耐、站都站不直,連日常生活都成問題。但接受半年的傳統乳癌療法,骨轉移病灶消失,期間搭配保骨針治療,也維持患者骨骼完整,是難得的成功治癒案例。除此之外,一名50多歲病患就醫時,骨轉移的疼痛更是有如螞蟻在身上鑽,讓她只能依賴輪椅行動,但接受半年的抗荷爾蒙療法合併保骨針注射後,症狀明顯改善,已經能享受遊山玩水的退休生活。

乳癌細胞骨轉移最常見 病況嚴重恐因骨折併發症死亡

魏銓延醫師表示,乳癌細胞的轉移,以骨轉移最為常見。因為治療乳癌使用的抗荷爾蒙藥物本身就會加速骨質流失,加上女性罹癌年紀通常都在停經前後,也剛好是骨質比較脆弱的階段,患者需要多加注意,從飲食、運動與多曬太陽下手,維持骨骼健康。

骨轉移好發在中軸骨部位,常見於頸椎、胸椎、腰椎,接著再擴散到四肢和頭骨。剛開始,症狀大多為腰痠背痛,很難跟一般的文明病區別,容易被輕忽。但骨轉移容易造成病理性骨折,增加患者醫療支出與行動能力受限,嚴重者,還可能因骨折併發症導致死亡。

抗荷爾蒙療法與單株抗體保骨針治療 能降低骨折機率

不過,患者不必恐慌,魏銓延醫師解釋,一旦發生骨轉移,醫師會先安排骨骼掃描,確認轉移病灶後,合併抗荷爾蒙療法與單株抗體的保骨針治療,藉由保骨針抑制蝕骨細胞活性,減少骨質流失,自然就能降低患者骨折機率。而且保骨針使用方便,只需在施打前先檢查口腔健康,接著每月進行一次皮下注射,三個月到半年後,疼痛等症狀就能明顯改善。

選擇醫院方面,台東地區的藥物與手術設備都與北部、西部同步,病患留在台東也可以接受最新最現代的乳癌醫療,死亡率低於全國平均。而且台東人口較少,醫病關係相對密切,口耳相傳之下,台東地區乳癌病患的留治率已從過去的三四成提升到七八成左右。除了提醒病患不必舟車勞頓接受治療,魏銓延醫師也鼓勵癌友,乳癌不是絕症,尤其治療結束之後,更不要把自己當成病人,活在癌症復發的恐懼當中,要記得保持正面心情,盡量接觸人群,找回原本的生活重心。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25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高溫酷夏,上下班途中走路,一下就滿身大汗,身體散發的異味發嗆,連自己聞到也受不了,對於許多人來說,汗臭味、體臭味有如大災難,事實上這也成為部分伴侶分手的原因,因為即使什麼都合得來,就是無法忍受對方腋下之臭。 根據1項網路分手原因調查,前幾名多為,個性不合或是家人不喜歡,其中1名就是「身上異味」,1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十年前,崔女士因為糖尿病引起腎病變導致尿毒症,在洗腎治療過程中,最煩惱的事情就是「飲食」。崔女士表示,若是吃進的食物中,磷太高,會造成皮膚癢;鉀太高,心律會不整;如果吃的比較鹹,鈉太高,血壓也會跟著高。崔女士的煩惱,也是所有腎友的共同心聲。為了讓腎友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王小妹妹,2歲的可愛小女生,因發連續發燒3~4天了,一燒起來就是燒到39度,帶到診所求診都沒有明顯改善,把媽媽跟阿嬤急死了,帶到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兒科就診,主任醫師謝王虎診斷王小妹妹為川崎症,須立即住院治療。川崎症主攻小兒心臟 典型7症狀謝王虎主任表示,川崎氏病(Kaw...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高雄市桃源區衛生所接獲衛生福利部補助山地型原鄉C型肝炎防治工作試辦計畫,短短一年達成篩檢率99.5%、治療率95%,成為全國第一個「微根除」C肝區域;高雄市桃源區衛生所所長邱孟肇指出,慢性肝病與肝硬化是近二十年來,桃源區最重要的死因與健康議題,也因此透過此次機會,將資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