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乾癬性關節炎治療副作用能避免! 醫師一語點破迷思

乾癬性關節炎治療副作用能避免! 醫師一語點破迷思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乾癬性關節炎狀況多 常見影響骨盆、指頭、足踝

乾癬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約有三成患者會合併乾癬性關節炎,由於免疫系統失調,不僅皮膚出現皮屑病灶,關節也受到侵犯,進而出現紅腫、熱痛的症狀,並容易合併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共病。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洪偉哲醫師指出,乾癬性關節炎好發部位包含背部、骨盆區塊及手腳指、足踝等關節,症狀表現相當多樣,許多患者因為皮膚外觀以及關節失能的狀況,對生活造成莫大影響,比一般人更容易有憂鬱傾向。

適時調整治療藥物 肝腎功能不佳有辦法

乾癬性關節炎在治療上多採階段式的用藥策略,對於剛確診或是症狀較輕微的患者會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症狀較嚴重則會加上免疫調節藥物,如果使用上述兩種藥物後,患部紅腫熱痛的情形沒有得到改善,或是肝、腎功能不佳,醫師會評估患者狀況,給予生物製劑進行治療。

洪偉哲醫師說,除了上述藥物,許多患者對類固醇的使用有迷思,其實在患者急性且嚴重的狀況時,才會短時間的使用類固醇治療,醫師會協助患者把關副作用,在控制病情後就會慢慢剔除類固醇的使用。

部分患者也擔心藥物治療是否會對肝臟或腎臟造成傷害,洪偉哲醫師解釋,其實不同免疫調節藥的代謝途徑不一樣,醫師會依每個患者的狀況去調整,在避免造成身體負擔的前提下,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另外,也有人認為生物製劑感染風險高於傳統藥物,根據國外的研究發現,生物製劑與傳統藥物的感染風險其實兩者相當,醫療團隊會監測患者肝、腎狀況,呼籲患者不需要太過擔憂副作用問題。


乾癬性關節炎治療副作用能避免! 醫師一語點破迷思

五旬櫃姐乾癬關節炎致離職 生物製劑幫她穩定控制

曾有一名54歲女士,罹患乾癬二十多年,不僅指頭、背部腫痛,嚴重到關節失能,皮膚病灶也藏不住,影響她身為櫃姐的職涯生活,最終以離職告終。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後,她的病情在3個月後就有明顯改善,生活回到了正軌,現在也常常參與登山活動。

洪偉哲醫師補充,考量患者的治療時,除了控制原本疾病的活動度外,醫師會特別留意患者是否合併共病,也會整合不同科別團隊來做適當的治療,包括衛教師、心理諮商等等,並透過提供正確的衛教,以及後續藥物的調整,釐清患者對於副作用的疑慮,給予全方位的醫療照護。

熟記336防禦法則 化「癬」為夷

此外,醫師也提醒,乾癬患者可熟記336防禦法則,注意頭皮、指甲、私密皺褶處3處是否有病變情形,以及關節僵硬、腫、痛3大警訊,把握6個月黃金治療期,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化「癬」為夷。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93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電影「看見台灣」中,清楚可見巍峨的高山美景,登山蔚為風潮,但高山氣候多變難以預料,常常出發時晴空萬里,幾個鐘頭後卻狂風暴雨,伸手不見五指。極端氣候下,間接導致駭人的高山病防不勝防,每年發生多起山難,造成人員死亡與家庭破碎。設置在山屋中的攜帶型加壓袋(PAC),對於急性高...

閱讀詳情 »

養生原則:秋冬養陰、養腎防寒。 注意鍛煉:多散步、慢跑等,同時應注意保暖以防止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飲食宜忌:合理進補可及時補充氣血津液,多吃羊肉、雞肉、甲魚、核桃仁、大棗、龍眼肉、山藥、蓮子、百合、栗子等。以上食物均有補脾胃、溫腎陽、健脾化痰、止咳補肺的功效。當然體質偏熱、易上火的人士應注意緩補、...

閱讀詳情 »

印度東部一名25歲男子在左眼感到劇痛、視線模糊及紅眼症兩週後,求醫發現有一條蟲鑽過他的眼球表層,在裡面蠕動,要進行手術移除。     (圖片翻攝自東網專訊) 該名男子到新德里求醫,發現他的右眼視力正常,左眼則是20/160,亦即視力嚴重受損。醫生為他進行手術,把玻璃體內的蟲移除...

閱讀詳情 »

圖片翻攝自張善為臉書右為經紀人提供給媒體照片 張善為2013年底因血塊壓迫脊椎神經住院開刀, 到現在已經26個月, 還是不能站立跟走路… 據蘋果日報報導, 他的前經紀人黃裕昇在臉書感性貼文:   「我們都很想你…我知道你要我們忘了你,但是我們都知道,你就在那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