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二十四節氣中醫養生系列(三)

二十四節氣中醫養生系列(三)

處暑,約在每年的8月23日前後,處暑的「處」是「終止」的意思。由於太陽到達黃經150°,熱能威力逐漸減弱,地表溫度將持續下降。所以處暑表示「夏天的暑熱將正式結束」。雖然處暑過後天氣即將轉涼,但因這時中午炎熱,早晚陰涼,晝夜溫差大的氣候更要讓人小心。


白露,約在每年9月8日之間。太陽位於黃經165°。因為夜晚水氣凝結在清晨時會形成許多露珠,加上傳統五行中,秋令屬金,其色屬白,所以將這個時節命名為「白露」。進入「白露」後,晚上就會感到一絲絲透骨的涼意。俗語說:「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意思就是說,處暑仍然炎熱,每天會流汗還須用一盆水洗澡,但過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後,就不要再赤身裸體,以免著涼。


處暑時,氣會走到「四滿穴」,白露時氣會走到「水道穴」,這兩穴分別屬於中醫的「腎經」和「胃經」。所以這段期間容易有腹腔和骨盆腔不舒服的症狀。加上季節轉換快速,衣物穿著不蔽體,又習慣吹涼飲冰下,就會有腸胃受寒、腹瀉、腸痛、下肢抽筋、水腫、泌尿道感染的情形。


白露不受涼保暖按摩法 
改善方法除了根據天氣變化增添衣物、晚上睡覺注意覆蓋腹部外,還可以「按摩肚臍」作為日常保健。古人說:「臍為五臟六腑之本,元氣歸臟之根」,按摩方法是先將雙手掌心搓熱,然後上下重疊放在肚臍週遭,按「順時針方向」繞圈揉按15下。


照顧好脾胃山藥茯苓飲 
食療部分,此時建議一道處暑健康養生飲──山藥茯苓飲。
藥材:山藥12克、茯苓9克。
做法:將所有藥材放入保溫杯中,沖入1000c.c. 熱水,燜 5分鐘後待涼一點即可飲用。三餐飯後各沖泡一杯。
功效:和胃暖中,健脾利濕。@◇

文|張若偉(中醫師)

轉自大紀元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春節前不會升3級警戒,從明(25)日起到春節後續維持2級警戒,然部分措施略微加嚴。除了交通部公布的搭車時禁止飲食以外,現在所有醫院與長照中心全數禁止探病,陪病、照護者也需要完整接種疫苗並間隔滿14天。(▸延伸閱讀:搭雙鐵禁飲食、遶境搶頭香暫停...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救命藥來了!台灣首批自購1萬份默沙東口服抗病毒藥物「莫納皮拉韋」,第1批2,016人份在上午5時18分運抵台灣。在23日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上,被問到默沙東口服藥的抵台時間,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僅說「到了就知道」,現在果然抵台。 衛福部食藥署表示,本批默沙東C...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1名60多歲陳媽媽下背痛困擾超過6個月,常常因為腰痛難以維持坐姿,最苦惱的是需要躺著才能擦保養品,嘗試過一般復健、按摩等方式都無法舒緩而前往醫院就醫,長安醫院復健科吳書毅醫師幫陳媽媽安排「紅繩運動(Redcord)」,2個月後腰部疼痛程度及範圍大幅降低,現在不需要雙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2021年匆匆過去,本年度發生了許多大大小小事件,不論是防疫政策或是東京奧運相關話題,都在本年度掀起一波波熱議,到底哪些話題最受網友熱論?而哪些產業又在本年度最受討論呢?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最近一年內各話題事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