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五十肩、作夢會大叫竟也是警訊! 女子「肩膀痛」確診帕金森氏症

▲(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如果你對帕金森氏症的印象,只有「手抖個不停」的話,當心因此錯失早期症狀。門診就有一名50歲女性,長期肩膀痛,一直以為自己五十肩,但是怎麼治療都沒改善,直到就醫檢查才發現是帕金森氏症。醫師提醒,帕金森氏症是一種慢性神經退化疾病,可能影響身體活動能力,包括五十肩、作夢會大叫等,也可能是帕金森氏症警訊。

台灣動作障礙協會就列出帕金森氏症十大症狀,包括:手在休息放鬆時出現顫抖、走路時手不會擺動、站立時身體向前彎曲、走路時一隻腳拖在後面、步伐小常跌倒、覺得懶洋洋做事沒動力、頸部後方或肩膀常疼痛、刻意避開和聊不來的人相處、音調變小或沙啞、寫字變慢字體變小等,如果10項中了3項,就要注意。

靜止時的手抖是帕金森氏症的典型症狀,但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葉篤學表示,真正在做事時手反而不會抖;且帕金森氏症是一種慢性神經退化疾病,主因腦內稱做黑質的部位出現退化,導致未能產生足夠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使得肌肉活動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影響身體活動能力。

葉篤學提醒,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可能被忽略的症狀,像是單側肩膀疼痛(五十肩)、鞋子磨損快、作夢時會大叫等,留意這些警訊,才能及早發現帕金森氏症。

臨床帕金森氏症患者最困擾的事,則是異動症與斷電(off)現象,也就是不該動時動不停、想動卻動不了。台灣動作障礙學會理事長巫錫霖說,這也是目前治療帕金森氏症最大挑戰,即如何讓藥物濃度維持在有效區間內。

巫錫霖指出,治療早期,因為患者的多巴胺細胞數量堪稱足夠,所以藥效區間較大,就像籃框很大,怎麼投都容易進球,但隨著病程進展,細胞逐漸凋亡,這時候藥物濃度若太高,患者就會出現異動症,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顫動;藥物濃度若太低,則會出現斷電現象,想動卻動不了,患者意識清醒卻無法控制動作。

巫錫霖觀察,中晚期的帕金森氏症患者常擔心沒電或異動,而有「pill burden」現象,也就是因為擔心藥效很快沒效,而縮短用藥時間、加重藥量,變得依賴藥物,服藥時間還沒到就先吃藥,造成藥量過多,長期下來可能出現左多巴胺幻覺,例如看到小蟲子滿天飛或地上爬。建議只要出現明顯異動或一天斷電超過2小時,最好調整用藥,跟醫師討論是否選擇新劑型藥物。

照片來源: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嬰兒多灌白開水助代謝? 新手爸媽千萬不要!當心害寶寶水中毒

台灣每天7人因乳癌喪命! 國健署開放「揪團滿20人」就到職場篩檢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文/周滋靜 採訪諮詢/木生婦產科診所主治醫師暨國際認證泌乳顧問祝怡麟 孕期受荷爾蒙影響,女性在生理與身形外表多會有所改變,尤其是乳房變化幾乎是所有孕婦都有的深刻體會。在孕期中了解哺乳的正確觀念,做好心理建設並與家庭成員達成共識,或尋求母乳哺餵團體的支持,能讓哺育母乳之路更加順利。   產後...

閱讀詳情 »

文/高凡淳.李藹芬 生產,對每位孕婦來說,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不論是準備經歷自然產或是剖腹產的孕婦,內心都有相當多的問題,希望被解答。此次專題整理出有關產程的50個疑問,透過專家解說,期望幫孕婦降低心中的焦慮感,以開開心心迎接新生兒的到來。 能夠順利生產,相信是許多孕婦最希望的事,提醒計畫以自然產方...

閱讀詳情 »

撰文/萬年生 連續36年,癌症都是衛福部死因統計資料的頭號奪命殺手,而最可怕的癌症就是肺癌,根據2017年統計,台灣有9235人死於肺癌,居所有癌症之冠;值得安慰的是,一七年台灣肺癌死亡人數出現九年來首降。 「媒體報導讓大家對肺癌有很多認識,知道要提早健檢,LDCT(低劑量電腦斷層)效果開始出來。」...

閱讀詳情 »

說起牙齒矯正,大家可能多少還停留在一口傳統鋼牙的印象,但隨著矯正技術不斷的進步,傳統的金屬矯正器已發展至出新型的隱形牙套。光點美學牙醫診所院長許先麟醫師指出,不同矯正方式各有優缺點,隱形矯正相較傳統矯正,具備更美觀、舒適等特點,因而成為時下許多愛美女性的新選擇。   傳統牙齒矯正方法是將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