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五大癌症會有這些「早期症狀」!趕快看看你有沒有!(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看到)

五大癌症會有這些「早期症狀」!趕快看看你有沒有!(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看到)

 

(圖片翻攝自 gigacircle)

 

關於癌症的早期症狀你了解多少?

不少人忽視了自己身體發出的警告信號,從而錯過治療時間。

下面介紹常見的五種癌症的早期症狀,以及如何預防癌症。 

五大癌症會有這些「早期症狀」!趕快看看你有沒有!(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看到)

(圖片翻攝自 一點資訊)

 

癌症的早期症狀有哪些?許多人並不清楚,往往也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

對付癌症主要有三點:

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接下來介紹5種常見癌症的早期症狀。

 

1、胃癌

突然出現原因不明的消化不良症狀,而且比較頑固、進展快;突出的表現為食慾迅速下降、食後腹部飽脹感及不適感,同時,體重明顯降低。或者,過去沒出有胃痛(心窩痛)的人,突然出現反覆的胃痛;以前雖有胃痛,但近來疼痛的強度、性質、發作的時間突然改變,且原來治療有效的藥物變得無效或欠佳。

 

2、肝癌

早期肝癌無特異性症狀,如有亦多是癌前疾病的一些複雜表現。但是如果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病人,右上腹或肝區出現刺痛或疼痛加劇,身體不適,食慾減退,進行性消化不良,伴有頑固性腹瀉及體重明顯下降時,應高度警惕。

 

3、肺癌

咳嗽是肺癌的早期症狀,其特點是以陣發性刺激性嗆咳為主,有咳不淨的感覺,一般無痰或只有少量白色泡沫痰,繼發感染可出現膿痰。如經抗炎治療2週後無改善,應警惕肺癌的可能。或在原有慢性咳嗽基礎上出現咳嗽性質改變,甚至伴有「氣管鳴」、「氣短」應予注意。肺癌的另一警號是間斷性反复少量血痰,或痰中帶血絲。此外,還出現胸背痛、胸悶、發熱等症狀。

 

4、食道癌

吞嚥食物有遲緩、滯留或輕微梗噎感,可自行消退,但數日後又可出現,反覆發作,並逐漸加重。或在吞口水或吃東西時,總感覺胸骨有定位疼痛。平時感覺食管內有異物且與進食無關,持續存在,喝水及咽食物均不能使之消失。

 

5、直腸癌

凡30歲以上的人出現腹部不適、隱痛、腹脹、大便習慣發生改變,出現便秘、腹瀉或者交替出現,有下墜感,且大使帶血,繼而出現貧血,疲乏無力,腹部摸囘到腫塊,應考慮大腸癌的可能。其中沿結腸部位呈局限性、間歇性隱痛是結腸癌的第一個報警信號。下墜感明顯伴大便帶血,則是直囘腸癌的信號(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

 

如何預防癌症呢?

1、保證良好、充足的睡眠

睡眠時人體會產生一種稱為胞壁酸的睡眠因子,此因子可促使白血球增多,巨噬細胞活躍,肝臟解毒功能增強,從而將侵入的細菌和病毒消滅。

2、保持樂觀情緒

樂觀的態度可以維持人體最佳的狀態,相反巨大的心理壓力會導致對人體免疫系統有抑製作用的荷爾蒙成分增多,所以容易受到感冒或其他疾病的侵襲。

3、限制飲酒

酒精對人體會產生消極影響,過量飲用會給心臟等器官造成很大破壞。因此,人們應做到每天飲低度白酒不要超過100毫升,黃酒不要超過250毫升,啤酒不要超過1瓶,喝葡萄酒不超過1杯。

4、多參加運動

研究指出,每天運動30到45分鐘,每週5天,持續12週後,免疫細胞數目會增加,抵抗力也相對增加。運動只要心跳加速即可,晚餐後散步就很適合。

5、補充維生素

每天適當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但一定要根據醫生的建議來服,亂服濫用只會起反作用。

6、對自身的免疫細胞進行體外「擴軍」培養,以達到預防疾病和抗衰老的目的

近年來,國外一些高收入人群開始熱衷一種特殊的保健方式:將自己的免疫細胞抽出來做培養增殖,等到變成上百億之眾,再回輸體內參加「 抗戰 」,以達到預防疾病和抗衰老的目的。

 

(文章來源 一點資訊)

相關推薦

撰文/林玫妮、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很多人不知道,腎臟其實與肝臟一樣,是個沉默的器官,平日安靜又努力的捍衛人體,一點點的病痛也不會表現出來,發現有異時,往往都是到了腎衰竭階段,只時就只能仰賴洗腎為治療手段,如此無聲無息的慢性疾病,該如何預防?   依腎絲球過濾率為準 義大醫院...

閱讀詳情 »

良好的腸道環境能預防失智症 雖然失智症是發生在腦部的疾病,但是身為腸道研究者的我卻認為,失智症其實是源於腸道的疾病。我們的健康源頭就在身體的中心位置──腸道。腦部與腸道緊密地相互合作,只要腸道健康,連帶能促進腦部健康,腸道狀態惡化,當然就不能預防腦部的老化。   腸道的壞菌增加,罹患失智症...

閱讀詳情 »

失智症常見於年長者,但卻不是自然老化的現象,而是一種大腦的疾病。林口長庚醫院急重症神經外科劉育澤醫師表示,失智症的常見症狀包括認知功能與記憶力大幅減退,甚至出現情緒失調、妄想等行為,最終會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早期失智症常見的徵兆包括: 1. 記憶力大幅衰退,影響日常生活。 2. 語言表達或書寫出現...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圖/文:陳聖傑 葛鬱金約在1621-1892年,在漢人大量移民期間引進台灣,它是外來種原產地在亞馬遜河流域和西印度群島,適種植在低海拔山區平地也可栽植,屬葛鬱金科蔬菜類非糧食類,曾經是原住民生活中的佳餚好料理,先民在早期藥食同源理念下,也普遍應用在中草藥食療領域,當時藥用植物約分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