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五成中風者易肩疼痛 醫師這樣做幫他緩解了

五成中風者易肩疼痛 醫師這樣做幫他緩解了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83歲奶奶,因中風導致多年來失語症,每天總開心不起來,直到發現是肩膀及手掌疼痛所致,透過星狀神經節阻斷術治療後,讓奶奶重拾笑容;另名54歲男性,半年前因中風造成左側肩膀及手掌疼痛難耐,甚至影響復健,所幸後來接受脈衝式高頻熱凝療法後,已順利改善疼痛,也持續恢復復健治療。

中風後肩部疼痛 介入性疼痛治療助舒緩症狀

當中風後出現肩部肌群無力且無法支撐患肢重量,長期下來就會造成肌腱發炎,嚴重者則有關節半脫位情形,又稱中風後肩部疼痛;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吳書毅表示,臨床上,約有一半中風患者受此困擾,雖透過藥物、復健等治療能幫助改善,但仍有一成患者會出現嚴重肩膀疼痛,且會便伴隨交感神經交互作用,造成複雜性疼痛症候群。

出現複雜性疼痛症候群 未適當治療恐關節攣縮

當中風後出現複雜性疼痛症候群時,不僅會影響肩膀,包括手部也可能出現疼痛、腫脹等症狀,一旦藥物、物理及職能治療等保守治療未發揮療效,這時可透過星狀神經節阻斷術或脈衝式高頻熱凝療法治療,幫助舒緩症狀;吳書毅醫師表示,尤其治療上不僅得把握中風黃金復健期,若未適當給予治療,恐衍生皮膚、肌肉和軟組織萎縮、關節攣縮等情況。

必較時應接受評估 對症下藥避免影響生活品質

此外,介入式疼痛治療中的交感神經阻斷術以及高頻熱凝療法,都屬於常見治療方式,前者能治療頭、顏面、頸部與上肢部位疼痛等疾病,改善局部血流問題,後者則依照燒灼式與脈衝式,給予破壞方式電燒神經以及細針通電達到阻斷痛覺的治療效果;吳書毅醫師呼籲,不管是中風後肩部疼痛或複雜性疼痛症候群的患者,容易因降低復健意願,影響生活品質,這時就可透過醫師評估,接受合適治療方式,以舒緩疼痛。

【延伸閱讀】

胰臟癌治療現生機 二線藥物盡力延長存活期

糖尿病患者當心! 罹「新冠肺炎」死亡率高八倍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35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私密處不適時,切記要就醫,不要因為害羞抗拒檢查而延誤了治療時機,南投一名女子誤以為下體疼痛是痔瘡,所幸就醫後確認是皮蛇,在獲得適當治療下康復。老婦誤以為痔瘡 指診後竟是皮蛇南投75歲廖姓婦人,肛門處疼痛難耐,坐立難安,覺得自己罹患痔瘡,一踏入外科診間就要求醫師開立痔瘡藥...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中報導】台中30歲上班族「小彤」最近開車總看到遠方一片灰濛濛,外出洽公更出現眼睛癢、咳嗽、打噴嚏等症狀,整天頭昏腦脹,一度還擔心肺腺癌上身連忙求醫,醫師表示,近來類似患者有增加趨勢,提醒季節交替之際,空汙狀況開始惡化,成為健康隱形殺手,外出切記口罩不離身,有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因應少子化的問題,國民健康署日前與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召開專家會議,決議將產檢補助次數從現行10次提高至14次,超音波檢查從1次調高3次,並新增1次貧血檢查,以及1次懷孕中期妊娠糖尿病篩檢,預計最快明年可以實行。胎兒染色體異常篩檢的部份沒有包含在此次調整內容當中,相關的檢查補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今年首例本土傷寒病例!疾病管制署公布國內確診2021年首例傷寒本土確定病例,為居住中部10多歲女性,今年2月2日起陸續出現發燒、腹痛、腹瀉等症狀,就醫診斷為腸胃型感冒,同月8日因高燒不退住院治療,11日出院,後續因發燒、咳嗽、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數度就醫,3月2日因症狀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