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亞洲首例「ROSA」手術在台灣,世界為何掀起醫療機器手臂風潮?

達文西機器手臂是美國公司於西元2000年研發問世,掀起醫療機器手臂風潮。全球已有超過3102台,已累計進行超過20萬次手術,預期每年還將以30%幅度持續成長。台灣則從2014年三總泌尿科引進後,目前至少29家醫院裝機超過40台,超過2.5萬人藉此完成手術。

亞洲首例「ROSA」手術在台灣,世界為何掀起醫療機器手臂風潮?

除了達文西,法國公司也設計研發另款醫療機器手臂稱為「ROSA」,而亞洲首例以ROSA完成的腰椎手術更在台灣雙和醫院完成。雙和醫院於2018年整合臺北醫學大學資源成立「台北神經醫學中心」,引進全台第一套ROSA手臂,並開設「ROSA機器人手術特別門診」,並完成亞洲首例在內,共6例脊椎和22例腦部手術。

臺北神經醫學中心副院長林乾閔表示,ROSA最大特點是能「自動導航患處」。術前先以O-RAM 360度X光機拍攝患區,電腦就能判讀斷出患處,讓醫師精準下刀。因此適用腦部及脊椎,因為這裡結構複雜,過去手術難度高,現在既提升效益又降低風險。

亞洲首例「ROSA」手術在台灣,世界為何掀起醫療機器手臂風潮?

亞洲首例「ROSA」手術在台灣,世界為何掀起醫療機器手臂風潮?

亞洲首例「ROSA」手術在台灣,世界為何掀起醫療機器手臂風潮?

雙和醫院神經外科醫師劉恆維指出,ROSA和達文西差別在達文西是取代醫師「人手」,遠端下刀。好處是有些人手難以旋轉的角度,機器手卻能輕易彎折,更利下刀於複雜患處。至於ROSA則是輔助醫師的「腦」,幫醫師找到患處便知道從哪打進固定脊椎的鋼釘。

而不論達文西或ROSA,都有目標準、傷口小、術期短、恢復快的優點,也代表「精準醫療」趨勢。臺北神經醫學中心副院長林乾閔表示「精準醫療」意義在於:

第一、增加手術效率,縮短時間。

第二、減少傷口面積:以脊椎手術而言,以往傷口約三十公分,透過ROSA,僅在三到五公分。

第三、減少併發與後遺症:因脊椎周邊神經和血管複雜,醫師稍有不慎可能切斷,造成半身不遂。由此可見,精準的重要性。

第四、降低醫患風險:過去為了找患處,得在手術室重複拍攝X光片,醫護和患者都曝露在輻射中,現在便能減低。

然而,人體結構畢竟複雜,機器手臂看似「技術面」取代醫師的「手」卻無法取代醫師的「腦」,實際還得醫師用「腦」操控機器的「手」。正如北榮副院長、骨科權威陳威明醫師在獲頒第一屆台灣義行獎致詞時所言「雖然現在提倡人工智慧醫療,但機器永遠比不上人的溫度。」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32/7372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第33例COVID-19(武漢肺炎)案例,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研判,患者應該在旅遊地埃及感染,但因相關群聚擴展至美國,有外媒質疑,感染地可能在台灣。對此,台灣大學分析病毒基因發現,該患者病毒與義大利變異病毒相關,與台灣其他患者感染病毒則沒有相同變異,也就是說,該患者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根據一項研究顯示,人一天摸手機的次數竟高達2617次,無論通勤、開會、吃飯、睡前等日常活動,甚至連上廁所時也會帶著手機消磨時間。英國研究更指出,手機螢幕充滿細菌,而且含菌量比馬桶座高出3.5倍!近來武漢肺炎肆虐,民眾會消毒門把、電話筒等常接觸的物品,但是不是從沒想過要幫手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新冠肺炎持續肆虐,雖多數患者多為輕症,但少數重症患者仍可能面臨呼吸衰竭,得透過氣管插管以幫助肺部逐漸恢復健康;台灣麻醉醫學會指出,氣管插管是屬於侵入性醫療處置,尤其當需插管治療的病患病況不穩定時就得緊急處置,這時恐使醫護人員暴露在被感染的高風險,為了降低氣管插管時病毒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背痛的常見機轉包括小面關節、薦髂關節、肌肉肌腱(有痛點)、肌肉肌腱(整片廣泛重重緊緊)、神經根坐骨神經痛及壓迫性骨折。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張麟指出,臨床上依輕重緩急當先排除急迫或需手術的問題,如椎間盤突出併神經壓迫、腰椎狹窄、腰椎滑脫、椎體或椎間盤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