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氣管插管感染風險高 自我防護是必要關鍵

氣管插管感染風險高 自我防護是必要關鍵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新冠肺炎持續肆虐,雖多數患者多為輕症,但少數重症患者仍可能面臨呼吸衰竭,得透過氣管插管以幫助肺部逐漸恢復健康;台灣麻醉醫學會指出,氣管插管是屬於侵入性醫療處置,尤其當需插管治療的病患病況不穩定時就得緊急處置,這時恐使醫護人員暴露在被感染的高風險,為了降低氣管插管時病毒散佈的風險,特地邀集專家學者,研擬最適切的插管流程建議,提供給醫療團隊作為治療時的依循。

醫護人員執行插管前 做好個人防護是關鍵

尤其面對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患者需做呼吸道處置與插管時,醫護人員應確保做好個人防護,包括穿著拋棄式防水性連身型防護衣、雙層手套、 N95等級(含)以上之口罩或電動送風呼吸防護具、拋棄式防護面罩等,並檢查標準生理監視器、靜脈注射、插管儀器、藥品、呼吸器等用具,且也因盡量避免清醒的光纖插管,否則霧化的局部麻醉藥恐將病毒噴成氣體。

若屬於困難插管 可考慮緊急頸前氣道

插管時應盡量處於負壓環境中,並使用快速誘導插管,這時得確保熟練的助手能夠執行環狀軟骨壓迫,且在插管前才可以拿掉NRM或其他呼吸治療裝置,並於插管時使用單拋式影像式喉頭鏡,不僅能離患者口鼻較遠,也能加強視野; 台灣麻醉醫學會強調,若插管不成功,可考慮經口置入Supraglottic Airway,但若仍困難插管,則可提前考慮緊急頸前氣道(eFONA)。

取下防護裝備未洗手 應避免觸碰自身

此外,所有氣道設備必須用雙拉鍊塑料袋密封,以便去污及消毒,且只要離開負壓病房,除了助理應依各醫院規定進行設備消毒,取下防護裝備後,也應避免在洗手前觸碰頭髮、臉、及眼睛等部位,以免造成感染;台灣麻醉醫學會強調,透過專家會議擬定出的建議及準則,可望能提供各科醫師在必要情況下能遵循,幫助降低插管感染風險。

【延伸閱讀】

胰臟癌治療現生機 二線藥物盡力延長存活期

糖尿病患者當心! 罹「新冠肺炎」死亡率高八倍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38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黃軍瑋報導)血癌曾是令人聞之喪膽的疾病,發生時完全沒有徵兆,過去一旦罹癌只能等待骨髓移植,就算使用傳統干擾素治療,患者平均壽命也只有7到8年的時間,死亡率高得驚人。白血病就是俗稱的血癌,隨著標靶藥物問世,患者現在一天只需要服用一次藥物,就能與白血病和平共處,如同可以控制的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雞蛋堪稱「最完美的食物」,小小一顆卻高營養價值,許多人的早餐都一定會有雞蛋。專家表示,雞蛋富含高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尤其卵磷脂、維生素A的含量特別高,對於補腦、護眼都有很大的幫助。 雞蛋營養價值高 台大動物科學系教授陳明汝指出,市售有不同種類的雞蛋,營養價值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紫外線是肌膚老化及美白的殺手,想要維持白皙的膚色,日常防曬工作不可忽略。醫師建議,擦防曬乳時,先取出十元大小的量,再用手指仔細塗抹全臉,千萬別用手掌搓勻才使用,以免防曬乳都留在手掌上,防曬效果大打折扣。 秋天紫外線威力不減 萬芳醫院皮膚科暨雷射美容中心兼任主治醫師蔡仁...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