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氣管插管感染風險高 自我防護是必要關鍵

氣管插管感染風險高 自我防護是必要關鍵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新冠肺炎持續肆虐,雖多數患者多為輕症,但少數重症患者仍可能面臨呼吸衰竭,得透過氣管插管以幫助肺部逐漸恢復健康;台灣麻醉醫學會指出,氣管插管是屬於侵入性醫療處置,尤其當需插管治療的病患病況不穩定時就得緊急處置,這時恐使醫護人員暴露在被感染的高風險,為了降低氣管插管時病毒散佈的風險,特地邀集專家學者,研擬最適切的插管流程建議,提供給醫療團隊作為治療時的依循。

醫護人員執行插管前 做好個人防護是關鍵

尤其面對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患者需做呼吸道處置與插管時,醫護人員應確保做好個人防護,包括穿著拋棄式防水性連身型防護衣、雙層手套、 N95等級(含)以上之口罩或電動送風呼吸防護具、拋棄式防護面罩等,並檢查標準生理監視器、靜脈注射、插管儀器、藥品、呼吸器等用具,且也因盡量避免清醒的光纖插管,否則霧化的局部麻醉藥恐將病毒噴成氣體。

若屬於困難插管 可考慮緊急頸前氣道

插管時應盡量處於負壓環境中,並使用快速誘導插管,這時得確保熟練的助手能夠執行環狀軟骨壓迫,且在插管前才可以拿掉NRM或其他呼吸治療裝置,並於插管時使用單拋式影像式喉頭鏡,不僅能離患者口鼻較遠,也能加強視野; 台灣麻醉醫學會強調,若插管不成功,可考慮經口置入Supraglottic Airway,但若仍困難插管,則可提前考慮緊急頸前氣道(eFONA)。

取下防護裝備未洗手 應避免觸碰自身

此外,所有氣道設備必須用雙拉鍊塑料袋密封,以便去污及消毒,且只要離開負壓病房,除了助理應依各醫院規定進行設備消毒,取下防護裝備後,也應避免在洗手前觸碰頭髮、臉、及眼睛等部位,以免造成感染;台灣麻醉醫學會強調,透過專家會議擬定出的建議及準則,可望能提供各科醫師在必要情況下能遵循,幫助降低插管感染風險。

【延伸閱讀】

胰臟癌治療現生機 二線藥物盡力延長存活期

糖尿病患者當心! 罹「新冠肺炎」死亡率高八倍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38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周先生因包皮過長,龜頭清潔不易導致經常發炎,甚至在和另一半親密性行為之後,常令伴侶陰道感染細菌,因此也影響了性生活,令他相當困擾。他雖然想要割掉過長的包皮,但又害怕手術的疼痛,在醫師建議下做了包皮槍手術割除多餘包皮,終於擺脫長期以來的困擾。 台大醫院泌尿部主任張宏江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皮膚紅腫、發炎、脫屑等外顯的病灶,是乾癬患者常見的困擾,國外統計顯示更有三成乾癬患者會併發乾癬性關節炎,侵犯各處關節引發腫痛,更嚴重甚至破壞關節,造成不可逆的扭曲變形。然而根據健保資料庫顯示,台灣的乾癬患者併發乾癬性關節炎的比例卻僅有12.7-13.4%,遠低於國外的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網路上瘋傳各種韓國女星的減肥食譜,配上一張張身材火辣的照片,讓你也蠢蠢欲動想要嘗試了嗎?像人氣女演員朴信惠,每天小黃瓜一根、大白菜兩片、糙米飯半碗及低脂牛奶一杯;國民妹妹IU一天只吃一顆蘋果、兩條地瓜及一杯蛋白飲;韓劇一線女星黃正音甚至一天只吃未經調味的黑豆與豆腐。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2歲的小茵常常早上起床,枕頭棉被上都是鼻血,或是感冒擤鼻涕時跟著擤出鮮血,有時候不小心碰撞到鼻子也會流鼻血,不僅怵目驚心,媽媽更擔心是不是得了什麼病?萬芳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丁義芳表示,幼兒流鼻血的原因比較單純,幾乎都是鼻中膈黏膜破裂出血,尤其換季、溫差大都容易使過敏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