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人工智慧運用到醫療領域有夠狂 癌症病變前1年就可被檢測出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綜合報導

「癌症」至今奪走了數不清的生命,因此一直以來各領域專家都試圖找能成功治癒的方法。不過隨著科技的發達,如今可以透過人工智慧的協助,在癌症病變的前一年提早發現,將大大增加治癒的機會。

對於AI人工智慧運用於醫療項目上,其實目前該領域已經有很多數據與經驗,而Google也一直針對其應用非常地關注,甚至還願意主動投資相關技術,為全球人民謀福利。

據悉,人工智慧目前已經用於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上了,畢竟這是全球成長最快的失明原因。因此只要透過視網膜影像再加上AI的協助,仔細尋找眼睛微血管爆裂的細微特徵後,變成被系統,成為眼科醫生判定的標準。

至於運用到人類最害怕的疾病-「癌症」上,日前就傳出在肺癌、乳癌的檢測上面有所斬獲。以肺癌而言,因為全球有80%的患者都沒辦法早期發現,因此透過AI的幫忙,可以讓胸部的斷層掃描更加標準,醫生也可以了解病患是否有早期病變。基本上在罹癌一年前的斷層掃描,AI就能發現到異狀,但因為許多醫生都是用肉眼觀看,可能有一點點小小的誤判,患者就很有可能因此而喪命。

而乳癌的部分,過去的醫生往往採集乳癌患者淋巴結的組織來做樣本,以確認癌症是否擴散。不過通常這樣能發現病變細胞的機率實在太小了,很容易造成醫生誤診,但只要透過AI模型的協助,基本上就可以照到95%以上的癌症病變細胞,比病理學家普遍能檢測的細胞那還要高得許多。

因此對現代人而言,研究AI人工智慧是必須要的,畢竟其功能神通廣大,不但可以給人類的生活帶來無數的方便,甚至還能結合醫療領域,替人們診斷疾病,世界將因為有了這種高科技產物而變得越來越美好、人們也越將長生不老。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吃泡麵也要顧環保!日清研發「植物性包裝」 2022全面採用

工業革命後首例!英國137年來第一次無燃煤發電1星期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記者 陳顗喆/台北 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日表示,感謝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及財團法人永齡慈善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共同捐贈1500萬劑BNT疫苗。這段期間從洽購疫苗,到爭取首批BNT疫苗提早到貨,3間企業及民間團...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 中國醫藥大新竹附設醫院打造「藥來速」領藥免下車窗口,鄉親服務,總藥師黃柏豪表示,藥來速不只可領藥,因應疫情還結合防疫,有兩大功能。第一,民眾領藥免下車省時方便且避免感染,批價領藥一次搞定。第二,藥來速也是探病家屬抗原快篩的辦理窗口,現場掛號領取採檢用品完成後,僅需...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首批93萬的BNT疫苗今(2)日上午7點運抵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隨後指出,這一批疫苗為多劑型包裝,每瓶6人份,需於-60至-90°C超低溫冷凍保存,若轉置到2至8°C冷藏設備可保存1個月,依臨床試驗每人需施打2劑,本批效期至明年1月15日。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閱讀詳情 »

記者鄭儷絲 李振麟/台中報導 諾貝爾眼科皮膚科診台中分店設立的專業診所/記者鄭儷絲 台灣為近視王國已是世界知名,先前更因新冠疫情的影響,不論是遠距辦公、線上會議或是學生視訊學習,都大幅提升使用3C產品及藍光螢幕時間,進而使得近視人口總數爆增。在眼睛保健業界已耕耘許久的諾貝爾眼科診所致力於全方位的眼疾...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