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人工生殖補助 不孕治療選擇多負擔少

人工生殖補助 不孕治療選擇多負擔少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為解決不孕夫妻無法順利產子的困境,同時提升台灣生育率,國民健康署提出「三階段人工生殖補助」新政策,並於今年上半年度正式上路,且優先以中低收入戶及低收入戶夫妻,作為第一階段人工生殖治療補助對象,每年最高核給新台幣10萬元,預估可嘉惠391人次,並增加143名新生兒,提升0.06%出生率。

開業醫郭鴻璋院長表示,不孕夫妻接受人工生殖治療壓力相當大。主要壓力來源是治療費用,雖然國內試管嬰兒費用相較國外低,但若治療失敗、需屢次嘗試,久而久之便會開始覺得備感負擔。其次,不孕夫妻承受的壓力不只來自於治療本身,還外加對於治療成功、順利產子的期盼,因此若能透過政府補助新政策,不孕夫妻可及時接受補助,先減輕經濟壓力;不過若順利懷孕,後續衍生的教養問題,相關社福措施能否跟進等,也將會是需要考量的重點之一。

面對不孕症,目前國內已朝治療友善化邁進,降低不孕女性的治療壓力。郭鴻璋院長指出,除了可透過冷凍胚胎技術先取出多胚胎冷凍並儲存,待日後需要的時候再將胚胎解凍植入,讓不孕女性只需受苦一次之外,尚可在胚胎植入子宮前,進行胚胎基因篩檢,大幅提升植入單顆胚胎的治療成功率,以避免多胞胎的狀況發生;此外,不孕女性更可透過長效型排卵針,利用分子結構的改變,以降低患者施打針數的頻率,對於職業婦女、時間不能配合者來說,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郭鴻璋醫師舉例,臨床上有位41歲女性患者,曾在2家醫學中心做了7次試管嬰兒卻沒有成功,直到後來改使用長效型排卵針,並依胚胎成長條件,決定植入最好時機,順利產下一女。另一位不孕患者因為提早進入更年期,37歲就醫時,檢查發現卵巢都是無法長大的小卵泡,難以自然受孕,但在藉由長效型排卵針搭配排卵藥物治療後,患者成功取出卵子,與先生精子結合並將胚胎植入回子宮,今年初已順利產下一女。

郭鴻璋醫師表示,已婚夫妻不要以結婚多久來判斷是否不孕,而須將卵巢品質作為判斷標準之一,因為卵巢品質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若為24歲結婚,就算1至3年未受孕也不成問題,但若是40歲結婚,半年不孕就應盡快就醫,也最好不要存有「自己曾經生過,還可以生」的錯誤觀念。面對不孕症狀,積極治療就會有機會。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0384

相關推薦

根據國民健康署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3,280位65歲以上老人中,每6人就有1位在一年內有跌倒的經驗。跌倒發生後,會造成身體不適、疼痛、生活品質變差及心理上懼怕跌倒的壓力,使健康照護上的需求及複雜程度增加,嚴重跌倒更可能會造成長期臥床甚至死亡,國民健康署呼籲長者及家屬,防跌要從生活小細節做起,...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不斷發現輕症或無症狀感染者,同時因為傳染性高,病毒在環境下推估能存在數天,台灣陸續傳出家庭群聚案例。台灣大學公衛學院今(24)日公開提醒,居家環境與個人清潔可以大幅降低接觸感染風險,勤洗手、戴口罩、規律清潔環境,可以降低家庭感...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新竹報導】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全民人人自危,明天就要開學,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提醒家長,除了讓孩子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外,也不要用手揉眼睛,因為眼球附近的黏膜正是病毒入侵人體的最佳通道之一。   陳瑩山說,最近眼科門診有許多過敏性結膜炎學童的個案明顯增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