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人工生殖試管嬰兒老失敗 中藥針灸逆轉勝

人工生殖試管嬰兒老失敗 中藥針灸逆轉勝

現在女性晚婚與再婚的比率非常高,所以當想要生小孩時,通常都已經是高齡產婦,一旦年紀超過35歲:年齡是對生育力的一大致命傷,過了35歲就算高齡。晚婚自然造成晚孕,方小姐於38歲那年結婚,平時未採取任何避孕措施,但經過2年仍未懷孕,後來接受婦產科試管嬰兒的療程,前後3次都失敗,之後所能取的卵子數量也逐漸變少,心灰意冷的她聽從友人建議先以中醫調養,中醫以針灸中藥提升卵子品質,改善子宮環境,考慮年紀已超過40歲,調養之後再接受試管嬰兒療程,於42歲終於產下一名健康寶寶,原本討厭吃中藥,害怕針灸的方小姐想想這兩年的努力沒有白費,開心著流淚分享喜悅的心情。

中藥針灸 有效提高不孕症患者懷孕的機率

吳宛容中醫師表示,中藥針灸可以有效的提高不孕症患者懷孕的機率,通常會建議先給婦產科檢查有無器質性的病變,若檢查發現輸卵管阻塞、子宮息肉或子宮肌瘤太大等器質問題導致不孕,建議先由西醫評估手術處理的必要性。若器官構造正常,但是不論是自然或是人工都無法懷孕,則建議要先給中醫調整體質,功能性的問題是中醫的強項,沒有改善卵子品質,調整子宮環境,試管嬰兒一再失敗的患者大有人在,中藥與針灸可以有效地調整適孕環境,提高受精卵著床的成功機會。

吳宛容醫師表示,年齡是對生育力的一大致命傷,越早準備受孕對於成功的機會越高,通常超過40歲就很難自然受孕、容易流產,就算做試管,成功率也很低,用來評估卵巢功能的「抗穆勒氏管荷爾蒙(AMH)」濃度更從25歲以後就往下掉,AMH是卵巢功能評估的重要指標,通常卵巢小卵泡數目愈多,血清中AMH濃度也會愈高,中藥管花肉從蓉、仙靈脾、菟絲子、巴戟天等補腎藥可以有效提升卵巢功能,讓西醫在取卵的數量可以提升。

吳宛容醫師解釋,現在女性壓力大,長期的不孕與壓力更會影響內分泌與荷爾蒙的穩定,如果晚上熬夜,荷爾蒙的分泌就更混亂,進而影響排卵,這時中醫會使用疏肝理氣的中藥如香附,烏藥、合歡花調節讓賀爾蒙穩定,通常女性經期不規律、經痛、月經血塊多、慢性骨盆腔炎等,都是子宮環境不好的警訊,這時針灸可以有效改善子宮腔體的環境。 

通常月經的期、量、質、色都是觀察指標,如果有太多血塊很長時候代表子宮不夠溫暖、經痛也經常反映出子宮虛寒,這時就不易讓胚胎著床,中藥的紫石英就可以改善這樣的情形,但是反覆性的陰道感染、骨盆腔炎等症狀常常代表子宮濕熱,容易發炎且一吃補就上火,這就要使用龍膽草、貫眾、白頭翁等中藥改善子宮濕熱的環境,一般而言,在中藥與針灸的調整下通常會希望高溫期持續12~14天,低溫期則是可長可短,而通常子宮內膜修補需要10天以上,因此月經週期最好不要短於25天,創造出適合受精卵著床的環境,有幾次在調理的過程中,原本準備要做試管嬰兒的婦女自然就受孕了。

懷孕是機運問題,不管是中醫調養或是西醫的人工生殖,都只是提高生育的機會,沒有百分百成功的,由於開始接受人工試管嬰兒的療程,婦女也要開始吃很多西藥來促排卵,這時我們的中藥與針灸也會暫停,以避免複雜的用藥在母體上,有時看到患者懷孕,我甚至比患者還開心。

至於懷孕1~3個月的保胎,中醫可提供良好而無副作用的安胎法降低流產率。懷孕4~6個月的養胎:就要看母體有無出現腸胃道症狀、皮膚癢、過敏、腰痠且火氣大等症狀,懷孕7~10個月的孕期進入後期,肚子會變硬、容易因子宮收縮而疼痛。這時中藥也可幫助平滑肌鬆弛,通常會使用用當歸芍藥散、芍藥甘草湯等改善宮縮,達到安胎之效,中藥在懷孕期使用端看母體有沒有需求,並不是每個都有需要在懷孕的時候用中藥調整,有時睡飽喝足精神好就可以平平穩穩地產下寶寶。

醫盼家屬的支持和理解 婦女懷孕關鍵

同時也要建議患者的心理和精神狀態也是影響試管嬰兒治療後成敗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心理壓力較重的婦女,她們的內分泌會受到影響,血管長期處在收縮狀態,影響了子宮、卵巢局部的血流,而且神經系統的緊張會使一些神經介質釋放出現異常,造成子宮、輸卵管(oviduct)肌肉收縮紊亂,造成胚胎不能著床而導致治療失敗。所以家屬的支持和理解對女方調整心態有非常關鍵的作用。

(文章授權提供/中醫師吳宛容)

【延伸閱讀】

防疫壓力大,急性氣喘發作咳不停! 中醫治喘妙方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50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南韓衛生單位公布1名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MERS-CoV,下稱MERS)確診個案為61歲南韓籍男性;疾管署表示,此案例為自2015年以來,南韓再次出現確診個案。MERS疑似個案 首爾醫院隔離治療疾管署表示,該名南韓個案今年8月16日至9月6日於科威特出差,9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台灣第一個專以弱勢兒少為主軸的長期追蹤研究--家扶基金會台灣貧窮兒少資料庫,日前首次公佈「台灣貧窮兒少資料庫-弱勢兒少十年生活趨勢調查報告」,揭示弱勢兒少十年來的成長歷程顯現有三大問題。家扶基金會與國民健康署邱淑媞前署長、寬心自在心理諮商所楊淑貞所長、104人力銀行王榮...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全球失智症人口快速增加,依據國際失智症協會2017年資料顯示,全球失智症人口近5千萬人,到了2050年人數將高達1億3150萬人。為響應9月「國際失智症月」,台南市立醫院失智共同照護中心與台灣失智協會、嘉南藥理大學醫務管理系舉辦「憶起讀冊」研習會,因應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現代人飲食偏油膩,與親朋好友相聚時,不免大啖魚肉,飲食無節制,這些油膩、高膽固醇的食物吃多了,恐就會導致高血脂症上身!膽固醇為造成高血脂主因馬偕紀念醫院總院副院長葉宏一表示,血脂包含膽固醇、三酸甘油酯、磷脂酯及游離脂肪酸,其中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過高,與動脈硬化形成最有關...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