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人類對人類基因組的新發現可能產生什麼影響?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譯者:董曉汾

每個人類細胞內都有一個遺傳配方  一組 緊密纏繞的染色體,其中包含DNA,這是我們人類之所以可遺傳的基因資訊。由於人類基因組包含大約30億對,提取、克隆和測序DNA的核酸堿基對(A,T,C,G)似乎是乏味和難以想像的[來源:NHG研究所]。但當科學家們在2000年宣佈了人類基因組的第一份計畫,並於2003年完成之後,人們開始想知道這種對於內在自身的探究將如何改變生命。

一些研究機構表示,這一成就將給科學和現代醫學帶來革命性的變革,但具體是如何實現的呢?

今天,同樣的問題仍然存在,但科學進步並未缺席。人類基因組計畫(HGP)促成了公共和私營部門基因和生物研究的爆炸性增長。儘管該項目取得了成功,研究人員意識到解釋基因組本身就是一個項目。這就像擁有一本人體構造手冊:這一手冊的所有頁面都在我們手中,但我們還不理解頁面的內容[來源:NHG研究所]。

人類對人類基因組的新發現可能產生什麼影響

儘管HGP實現了它提出的目標,但一些人認為對基因組未來潛力的討論希望過高。在2010年的一項調查中,47%的研究相關領域的參與者認為人類基因組的潛在影響被誇大了(相比之下,40%的人認為所做的承諾是現實的)[來源:自然新聞]。

人類基因組最吸引人的想法源於超個性化醫學的概念,在這個概念中,藥物、疫苗、診斷篩選和治療可以根據特定的人的基因進行定制。儘管個性化醫療在未來是可能的,但目前還缺乏可用的技術,這一想法在今天仍然十分盛行。超過三分之一的研究人員認為,個性化醫療在未來10到20年內不會生根發芽。

這並不是說個性化醫療的開端還沒有到來  一些生物技術公司已經提供了個人DNA報告,根據DNA樣本(來源:途徑基因組學)向人們提供有關疾病風險和可能藥物相互作用的資訊。我們可以期待在不久的將來在醫療領域看到更多的個性化發展。

我們對人類基因組的瞭解最有可能將繼續圍繞測序技術和基本生物學發現展開。用於人類基因組測序的研究方法已經擴展到其他科學領域。例如,研究古人類種群的人類學家現在有機會將化石中發現的DNA殘體與現代人的DNA殘體進行比較。人類基因組還對人類賴以為生的動植物基因組的測序甚至是修改做出了貢獻。基因治療研究和更好的藥物篩選方法已經從中受益,並將繼續顯示出希望。

但最重要的是,基因組對科學的最大影響可以從科學家事物重要性的態度轉變中看出。現在,隨著對人類基因組更詳細的瞭解,研究人員正將他們的注意力從基因的作用轉移到其他蛋白質甚至非編碼基因。這一結果將繼續為研究人員提供基礎生物學方面的洞見,幫助他們在短期和未來創造更好的醫療和診斷工具。

資料來源:https://science.howstuffworks.com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一名50歲女性日前左側耳朵有耳鳴的聲音,時有時無,同時有明顯耳道搔癢感,但無劇烈耳痛。醫師初步診視,以為又是常見的輕微外耳炎患者,殊不知以耳鏡檢查,發現一隻活蹦亂跳的小蟲子,再以內視鏡詳細檢視,發現此昆蟲像極了「隱翅蟲」。  未免夜長夢多,必須立即將此蟲蟲危...

閱讀詳情 »

為何只要走路 就能預防憂鬱症與失智症呢? 剛剛已經提過,每天步行一定的距離,不只生理層面,就連精神層面的效果都值得期待。 舉例來說,你知道近年病例不斷暴增的憂鬱症,其中一個有效的治療法,其實是走路嗎? 歸根究柢來說,運動不只影響到肌肉與血液循環,也影響到人體許多部位。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nb...

閱讀詳情 »

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嚴峻,香港爆發第4波疫情,本土個案激增,傳出多數跟「跳舞群組」有關。根據港媒報導,香港娛樂圈大亨林建岳的64歲前妻謝玲玲,曾到「跳舞群組」遭感染而確診,目前正在醫院接受治療。不過謝玲玲透過聲明表示,她並沒有參與「跳舞群組」。《香港01》報導...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COVID-19(武漢肺炎)病例,為本國籍50多歲男性(案619)自迦納返國,更是搭乘國際緊急醫療專機返台首例。媒體追問在海外確診返台相關規定,莊人祥說明,此案為重症等級,需要使用呼吸器、插管治療,加上當地醫療相對不佳,因此緊急讓其透過專機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