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人類遺傳學會成立 助遺傳疾病家庭一臂之力

人類遺傳學會成立 助遺傳疾病家庭一臂之力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個家庭若出現遺傳疾病時,不僅會造成家庭負擔,對於家人及患者更是身心理的壓力,但面對社會制度健全的台灣,且醫學發展先進,透過人類遺傳學會的成立,可望能幫助更多遺傳疾病的家庭勇敢走下去;人類遺傳學會理事長林炫沛指出,尤其過去台灣遺傳疾病檢驗多得仰賴國外幫助,如今已成為遺傳疾病診斷治療的亞洲首善之區,在醫師們資訊共享,加上跨院或跨國合作,提供給病患更完善的醫療照護。

患者及研究者付出努力 遺傳疾病仍有機會治療

台灣在遺傳基因研究貢獻不少,像是馬偕的遺傳疾病醫療團隊就曾與國際醫學研究團隊合作,歷經20年找出小頭橫膈膜疝氣腎病症候群的罕見遺傳疾病,讓全球醫界對疾病有了全面性了解,此外,遺傳疾病的治療上也逐漸有新進長,過去僅飲食性患者能藉由飲食控制應免惡化,其他遺傳疾病幾乎無藥可醫,但現今只要患者及研究者願意付出時間努力,還是有機會能夠獲得治療。

影響遺傳疾病因子 生活型態佔主因

其實人類大部分的疾病都與基因有關,且基因變異沒有好壞,關鍵反而在於個人如何掌握,像是引起慢性病的原因除了基因外,生活型態也是影響因子,研究指出國人第二型糖尿病基因,遺傳只佔26%的發病因素,其他則是受到飲食和運動等生活習慣影響,因此若發現任何疾病的易感基因,除了及早檢查,也應養成健康的生活型態,才能有效預防疾病找上門。

基因解碼遺傳疾病爭議多 人類遺傳學肩負責任 

許多疾病經過分析,就會出現大量數據,像是透過基因二代定序的結果,不僅能使患者得知罹患A病,還可能預知幾年後可能會發生B病;蔡輔仁教授解釋,但現今醫學仍無法預知是幾年後發病,或如何延緩發病,是否要告訴當事人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也值得討論,但隨著基因解碼讓許多遺傳疾病的致病基因被發現,未來相關的爭議越來越多,也顯示人類遺傳學會的責任重大。

遺傳科醫療負擔大 專家喊話政府應正視

此外,儘管遺傳學科正處於發展階段,許多高端研究也一一加入開發新藥行列,對於年輕醫師而言,更是很好的學習機會,但面對整個醫療體系要求各科系得賺錢,加上不同工卻同酬的健保制度,比起其他科別的醫師看診健保給付都一樣,遺傳科醫師看一的病患卻比一般科別花5倍、甚至10倍以上的時間,更別說得賺錢;胡務亮醫師強調,但其實遺傳科對醫界是很有貢獻的,還有賴結合大家的力量,透過學會向政府喊話,才能避免使臨床的發持續受阻。

【延伸閱讀】

天冷酷酷嫂是過敏或感冒? 求護肺神隊友!醫師止咳這幾招

八旬翁晚期攝護腺癌死裡逃生 達文西手術助一「臂」之力

她效法貝多芬「不向命運妥協」 電子耳重啟音樂人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48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前副總統陳建仁呼籲,最好儲備3個月的口罩,瞬間讓口罩成為熱門「商品」,市面口罩再度面臨缺貨,甚至出現來路不明的口罩,打著MIT卻不知道哪裡生產。藥師建議除實名制口罩外,口罩購買最好在實體通路,確認外包裝有廠商名與國家認證字號等資訊,散裝與網路來路不明的口罩千萬不要購買...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腦中風等急重症疾病為國人常見死因,如能順利搶救,也可能會留下嚴重後遺症,如:肢體不便,生活無法自理等問題。台中慈濟發表「中醫早期介入中風與腦外傷治療」成果,中醫早期介入治療腦中風,可降低死亡率,神經功能恢復狀況也較好。 該項研究從2014年起收案,對象為年齡18至80...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68歲的陳先生本身是高血壓患者,長期服藥控制中,日前因準備接受手術,麻醉科醫師表示手術前需空腹一段時間,陳先生覺得不解,是否應該繼續服藥?故在術前麻醉評估時,特地詢問麻醉科醫師:「醫師,那我的血壓藥該不該吃?要怎麼吃?」高血壓麻醉前用藥 建議仍需規律服用一般而言,手術麻...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中市盛唐中醫診所鉛中毒,重創中醫診所形象,同時也牽扯另1家九福中醫診所,藥物含鉛量也超標,造成目前共有191件中藥檢體送檢,到醫院檢驗的人數則超過92人。面對曾經到中醫診所民眾的恐慌,中醫師公會將提供民眾50%檢驗費,如果懷疑手上中醫診所開立中藥,都可以檢驗確認含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