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今年首例漢他病毒出現 三不政策防鼠患

今年首例漢他病毒出現 三不政策防鼠患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一名50多歲男性,於7月初出現發燒、嘔吐、咽喉痛、食慾不振等身體不適症狀,經醫院通報確定為台灣今年首例的漢他病毒出血熱確定病例。而目前男子已痊癒出院,幸運的是,同住接觸者均無疑似症狀。如何避免「漢他」病毒上身,疾管處處長告訴你。 臺北市衛生局疾病管制處陳少卿處長表示,漢他病毒出血熱由感染漢他病毒引起,為人畜共通傳染病,在自然界的傳播宿主為囓齒類動物,尤其是日常生活環境中常見的鼠類(溝鼠及錢鼠),人一旦吸入或接觸遭鼠糞尿污染而帶有病毒飛揚的塵土、物體或被帶病毒之齧齒類動物咬傷,即可能受到感染,其潛伏期數天至兩個月。一般可能會出現的症狀包括發燒、頭痛、倦怠、腹痛、下背痛、噁心、嘔吐、不等程度出血現象並侵犯腎臟等。 陳少卿處長指出,雖然北市100年至今年無確診漢他病毒出血熱,但不仍應輕忽漢他病毒對民眾所造成的危害。根據統計,自2001年截至目前,全國共有15例漢他病毒出血熱確定病例,其中男性感染占93.3%,年齡層以20歲至29歲風險為高,而巿場、夜市之住民及工作人員為感染漢他病毒之高危險群。 因此,要避免漢他病毒上身,就得慎防鼠患!落實防鼠三不政策「不讓鼠來、不讓鼠住、不讓鼠吃」是預防漢他病毒最有效的方法。處長提醒,餐廳、飯店、小吃攤、市場、食品工廠等業者,應加強環境清潔工作,驅除建築物中的鼠類;民眾平時應留意生活環境中老鼠可能入侵的途徑,家中廚餘或動物飼料應妥為處理,並同時清除家中老鼠可能躲藏的死角,例如清理老鼠容易窩藏之倉庫、儲藏室。如遇到鼠糞、尿必須清理,應先配戴口罩及橡膠手套,並用稀釋漂白水或酒精進行噴灑,待消毒作用30分鐘後再行清理。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2571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男性若接受割包皮手術後,傷口癒合都需要時間,若忍不住未停機,小心恐得再挨一次手術!25歲莊先生因包皮過長,容易堆積污垢,因此就醫進行割包皮手術,但術後未聽從醫囑,忍不住就與女友進行親密行為,導致傷口惡化,緊急送急診。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泌尿科蔡伊達醫師指出,經緊急安排手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隨著公共衛生大幅改善,長壽相關的疾患已經是國人常見的困擾!攝護腺(又稱前列腺)的兩大常見疾病,良性攝護腺肥大(BPH)及攝護腺癌(Prostate cancer)早已成為男性同胞頭痛的議題。現年61歲的劉先生,在他58歲那年開始有頻尿、尿急感,至廁所後發現解尿又少,認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受到新冠肺炎影響,許多洗腎患者為了減少出入醫療院所被感染風險,皆改採以腹膜透析治療。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陳虹志解釋,腹膜透析就是利用腹部腸繫膜上的微血管,在腹膜腔中注入透析藥水,以擴散作用進行水分移除與毒素清除的動作,患者只需在家中就可以執行,能大幅減少院內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