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他帕金森氏症手抖不停 深部腦刺激手術重拾生活品質

他帕金森氏症手抖不停 深部腦刺激手術重拾生活品質

【NOW健康 陳盈臻/新北報導】61歲的張先生從事廣告工程,閒暇時的興趣是喜歡釣魚,40歲那年時常覺得手抖、四肢僵硬,釣魚甩竿時總覺卡卡的,還因為手抖的厲害,連帶魚兒也不太上鉤,就診後接受一系列檢查,確診為帕金森氏症。

 

雙和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洪千岱表示,帕金森氏症為成年人最常見的動作障礙疾病之一,約每1千人就有3人罹病,症狀為手抖、四肢僵硬及動作緩慢。如果沒有妥善治療,症狀會越來越嚴重,日後臉部可能做不出表情,走路步態變成小碎步及重心前移容易跌倒等,毫無生活品質可言。

 

目前在治療上,以左多巴等藥物為主,目的是補充腦部黑質神經細胞死亡後所缺乏的多巴胺,在初期接受藥物治療,症狀均能控制良好,但部分患者可能在數年後產生嚴重的藥物波動及異動症,一旦療效變差,就需考慮深部腦刺激手術。

 

以張先生為例,103年起於雙和醫院就診,雖然初期透過藥物治療得以控制,但後期即使服用多種藥物都無法有效控制,不僅顫抖嚴重,也無法站立、寫字、穿衣服,喝水,更遑論工作。

 

在醫療團隊建議下,張先生接受了羅莎手術機器人(ROSA)執行帕金森氏症的「深部腦刺激手術」,術後恢復情況良好,能夠走路、運動,重回職場。

 

雙和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羅偉倫說明,深部腦刺激手術的成功與否,取決於置放電極位置的精確度,傳統立體定位手術精準度約在2到4毫米左右,誤差大多是來自於影像扭轉及定位裝置刻度變化。由電腦精密自動控制機器手臂,精準度可達0.23毫米,只要術前計算好手術位置,術中無須再反覆調整傳統頭架,能克服儀器本身及人為操作所造成的誤差,縮短手術時間。

 

羅偉倫指出,目前健保已核准在特定情況下給付深部腦刺激手術所需的電池,減輕許多患者的經濟負擔。建議用藥無效的帕金森氏症患者,可接受手術搭配適度藥物治療,恢復生活品質,擺脫顫抖人生。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採訪】2019台灣醫療科技展,新光集團結合新光醫院、新光人壽、新光銀行與新光保全共同參加,並以「新光讓愛發光,啟動樂齡人生」為主題,從全人醫療、數位金融、智慧照護、樂齡共生等議題出發,整合新光資源推出四大展區,要讓逛展民眾滿載而歸。民眾現場體驗 復健科醫師不定時駐診 新光醫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天氣變冷了,不但一般民眾容易手冷腳冷全身冷,有些人的關節甚至就像是氣象台,一變天就關節痛!有些「冷底」的女孩,一遇到冷空氣就狂打噴嚏、流鼻水,很怕冷氣冷風吹到頭頸、後腦杓。溫差大易導致血管收縮、血壓上升,高血壓、動脈硬化的患者增加心血管負擔,極易引發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

閱讀詳情 »

國民健康署建議小孩和我們每天「早晚都要喝一杯奶」,但根據國民營養調查,小學學童平均每天只喝0.5杯,這讓小孩子攝取的鈣質遠遠不及建議量! 調查同時也指出小學學童的鈣質僅攝取建議量的50%,而這在生長快速的小孩時期可不是什麼好事!因此,營養師要呼籲爸媽們別忘記要讓孩子喝足第二杯,也才能有攝取足夠鮮乳的...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都會女子珍妮佛每天熱衷於追劇,對於喜愛歐巴的作品總是看到欲罷不能。無論是通勤、午休時或就寢前,都不忘追趕進度,在長時間的低頭姿勢下,無形間增加頸部與上背部肌肉負擔,造成血液循環不佳,肌肉僵硬疲勞。   這時,使用恆溫乾爽的熱敷墊,再搭配緩和伸展運動來紓解痠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