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代謝症候群是病前狀態 積極健康控管就會消除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鍾方

在一次義診的現場,一位50多歲的中年人量著血壓,數據列印出來後,交給義診醫師判讀,醫師面色凝重,「先生的血壓很高,正常是120/80,你的數字是180/96,你需要前往醫院接受治療。」

這位中年人看著醫師,一臉不開心,回嘴說:「可是我沒有什麼感覺,是不是血壓計有問題?我沒事,幹嘛要上醫院?」醫師急切說:「高血壓不可怕,但是血壓降不下來,可能會有併發症,不能輕忽,最好現在或明天到醫院。」一旁護理人員也加入勸說後,這位中年人才同意第二天到醫院就醫。

高血壓不是病,為什麼醫師看到飆高的數字,面色會凝重?因為醫師瞭解,高血壓是無聲的隱形殺手,在安靜狀態下,一點一滴侵蝕身體機能,依據研究顯示,血壓升高,引起的併發症包含心臟、動脈、眼部、腎臟及周邊血管病變,嚴重的話,會加速病情惡化,有致死可能。

代謝症候群是病前狀態 積極健康控管就會消除

別再對異常數值無感  病識感有利健康搶救

為什麼一般人會無感?就像這位50多歲的中年人,沒有任何症狀?根據衛福部調查,15歲以上的台灣民眾,每5人就有一人有高血壓;超過40歲,每3人就有1人;到了65歲以後,一半以上都是高血壓族群,但有三至四成的人根本不知道血壓偏高(註1),常常是健檢或義診後才發現。

不僅是血壓,一般人對血糖、三酸甘油脂、高密度膽固醇、腰圍的異常數值也常是無感,因而疏忽對健康的影響,等到人覺得不舒服,經檢查後才發現空腹血糖值≧100mg/dL、空腹三酸甘油酯≧150mg/dL、高密度膽固醇男性<40mg/dL、女性<50mg/dL、腰圍超標,男性腰圍≧90cm(35.5吋)、女性腰圍≧80cm(31.5吋)(註2),看在醫師眼裡,數字異常超過三項,就是代謝症候群的候選人。

關鍵因素就在於代謝症候群不是一個特定疾病,而是一群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

通常可以用病前狀態描述,因為還不到疾病狀態,一般人不會有過於強烈的不舒服感,醫界發現,如果五項指標中,有三項異常,就是代謝症候群,包含血壓高、空腹血糖偏高、腰圍肥胖、三酸甘油酯(TG)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偏低,只是異常只是數值偏高或偏低,尚不會有病識感,這就是一般人無感的最大原因。 

既然代謝症候群並不是疾病,為什麼醫界會如此重視?因為越來越多研究證實,有代謝症候群的人,心血管疾病(如中風、心肌梗塞)的死亡率,明顯比沒有代謝症候群的人來得高,此外,國人十大死因當中,包含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糖尿病、腎臟疾病及高血壓性疾病都與代謝症候群息息相關,為了降低未來罹病率及死亡率,一定要及早做篩檢,而且要對異常數值保持敏感性,才能早期發現,透過健康管理擺脫代謝症候群的困擾。

預防勝於治療  可降低健康威脅  

代謝症候群是疾病的病前狀態,若篩檢時,其中指標已屬疾病,必須治療,若為異常值,就必須養成「預防勝於治療」的健康觀念,重新面對飲食型態生活習慣,改善影響健康的壞習慣,培養有益健康好習慣,再透過健康檢查,消除高血壓、高血脂及肥胖對健康的威脅。

資料來源:

1.全民健康基金會

2.衛福部健康署

 

相關推薦

「黃豆與豆製品都是高普林食材,不可多吃以免誘發痛風!」這是不少民眾根深蒂固的觀念,但高雄市立鳳山醫院營養治療科廖嘉音營養師表示,這其實是錯誤迷思!根據研究指出,一般健康狀況良好者並不會因為飲食攝取豆類、豆製品等植物性食物而誘發痛風,即便對於有痛風病史的民眾來說,適量攝取豆製品也是安全可行的;然而,若...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醫護出國禁令,6月30日到期不延長,將解禁了!衛生福利部今(20)天正式宣布,7月1日起,醫事人員(含社工)的出國禁令將如期解禁,醫護人員只要經醫院評估、同意之後就可以出國,但返台後仍需進行14天的居家檢疫,且檢疫期滿後必須檢驗陰性才可重返工作...

閱讀詳情 »

▲(照/指揮中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健保原訂8月起將針對民眾自付差額醫材統一訂定「天花板價」,讓同功能、不同廠牌醫材適用同一上限,以保障民眾權益,卻引發醫界大反彈,最後不得不由衛福部長陳時中出面暫緩,也因為此事讓防疫高人氣的陳時中遭醫界譏諷被拉下神壇,對此,陳時中今(20)日聞言...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琪拉編譯) 你是一個天生就容易悲觀,常常看到一杯水就哀嘆只 [剩] 半杯,卻不是 [還] 有半杯水的人嗎?那你可能要小心你的腦袋是否也會跟著生命了。  根據最新的研究,晚年若經常保持負面的思想,容易造成大腦認知退化,也容易讓大腦罹患老人痴呆。負面思考的行為代表著,這個人一直對過去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