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以為只是疲累 檢查才知元凶是大腸癌

以為只是疲累 檢查才知元凶是大腸癌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42歲劉先生平日身體健康,無特殊病痛。最近兩個月接送小孩途中,常感到暈眩疲累,需停靠路邊稍作休息後,才能繼續駕駛。檢查才知血紅素只有7.3g/dl,貧血嚴重(正常男性應為13~16 g/dl),透過糞便潛血檢查、大腸鏡與斷層掃描,發現是大腸癌第三期,經手術治療後,目前恢復良好。

初期並無明顯症狀

大腸癌初期並不會有明顯症狀,尤其是右側結腸因管徑寬,大便未成形,一般民眾不易察覺。台北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陳莊偉醫師表示,以劉先生例子來說,升結腸癌第三期並侵犯到十二指腸,腫瘤所造成的慢性出血,使身體嚴重貧血,因而感到暈眩。

大腸癌高居癌症第一名

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統計,民國95年以來,大腸癌發生人數已高居癌症發生人數的第一名,為我國國民最常見的癌症,每年罹患人數約一萬五千多人,約有五千多人因此死亡,是十大癌症死亡原因第三位。

與年齡及飲食生活有關

大腸癌主要成因與年齡及飲食生活習慣有關。陳莊偉醫師表示,年齡50歲以上、動物性脂肪攝取過量、肥胖、缺乏運動、抽菸以及家族內有大腸癌病史者,都是大腸癌高危險群,不過近年來有年輕化的趨勢。

早發現早治療治癒率高

大腸癌早期並無症狀,但可以藉由定期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為治癒率很高的癌症。根據統計,早期的大腸癌如果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依據歐美國家經驗,每1~2年進行1次糞便潛血篩檢約可下降18~33%的大腸癌死亡率。因此,陳莊偉醫師建議,50歲以上民眾應每1~2年接受一次糞便潛血檢查,每5年至少接受一次大腸鏡檢查;若家族有大腸癌病史或家族得癌者,則建議40歲開始每3~5年直接接受全大腸鏡檢查,檢查年齡提早,以期能提早發現病灶。

良好飲食及運動習慣很重要

除了定期檢查,陳莊偉醫師也提到,生活中養成良好的運動與飲食習慣也是減少大腸癌發生的不二法門。陳莊偉醫師建議,平日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類及高油脂食物、養成運動的習慣,更重要的是做定期的篩檢。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868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醫師寫信督促,英國保健署轄下醫院全數免費提供女性衛生用品!英國醫學協會今年發起運動,強調女性衛生用品是人類基本需求。英國保健署署長Simon Stevens同意這項要求並表示,在患者生命中最煎熬的時光給予支持至關重要,讓女性病人養病無後顧之憂。部分醫院買無衛生棉 醫...

閱讀詳情 »

現代人離不開3C產品,上班緊盯電腦,下班滑手機是許多人的生活常態。而在長時間用眼過度下,不僅會導致眼睛乾澀、疲勞的發生,更容易造成眼壓飆升,埋下誘發青光眼的危險因子!血壓可以透過儀器居家測量,可是民眾又該怎麼察覺自己是不是有眼壓過高的問題呢?就讓專業中醫師告訴你! 眼壓過高,是青光眼好發族群 超過2...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氣喘多年的粘小姐常跑醫院就醫,費時的交通及人潮為她帶來許多不便,後來回歸社區診所就醫,不僅掛號費較便宜,就醫品質也不輸大醫院。粘小姐表示,到醫院常常排隊人數相對較多,且更容易有其他疾病交叉感染的機率。選擇回到社區診所,不僅時間更好掌握及方便,醫生看診、服務天數也比較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全球第2例骨髓移植治療愛滋病!該案例醫師、愛滋病毒學家Ravindra Gupta表示,患者接受抗愛滋基因者的骨隨幹細胞移植,目前已停藥18個月,體內偵測不到病毒。他聲稱該患者愛滋病已達「功能性治癒」,但還不到「完全治癒」。愛滋病合併血癌 骨髓移植救命根據《衛報》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