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以血壓、頸動脈流速為指標 可評估罹患失智症風險

以血壓 頸動脈流速為指標 可評估罹患失智症風險

【NOW健康 馬姍妤/台北報導】每個中高齡者都擔心自己罹患失智症,國家衛生研究院公布最新預測失智症罹病2大指標「高血壓、頸動脈流速較低」,提醒民眾注意血壓,如有高血壓,應該規律用藥,50歲以上民眾則應定期接受腦血管疾病的風險評估。該項研究係由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莊紹源,與臺北榮民總醫院宜蘭老年世代研究神經內科教授王培寧、心臟內科醫師鄭浩民等研究團隊共同合作。

 

研究團隊長期追蹤分析1,684名50歲以上且認知功能正常的民眾,發現具有較高的血壓值及較慢的內頸動脈流速與認知功能衰退之間有密切關係。研究成果已刊登於2019年心血管醫學領域重要期刊《美國高血壓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莊紹源研究團隊長期致力於探究頸動脈流速與腦血管疾病之關聯性,先前研究結果指出,出現較慢的總頸動脈流速時,發生缺血性中風的可能風險較高。頸動脈流速為民眾接受頸動脈超音波檢查的測量數值,包含總頸動脈、內頸動脈、外頸動脈等。研究人員分析內頸動脈流速當中的「尖峰收縮流速」、「末期舒張流速」等2大指標,並透過簡易認知功能量表來評估受試者的認知功能。

 

研究結果指出,收縮壓與認知功能表現呈現負相關,也就是血壓愈高者,認知功能表現愈差;另一方面,內頸動脈「尖峰收縮流速」、「末期舒張流速」數值較低者,認知功能的表現較差。

 

莊紹源說明,綜合研究結果,如果出現較高的血壓值及較低的內頸動脈流速,則會提高認知功能衰退的可能風險。頸動脈流速過慢可能代表顱內的阻力較大,未來將進一步針對頸動脈流速與大腦結構損傷之間的關係進行研究,了解其中的作用機制。

 

莊紹源提醒,除了高血壓之外,頸動脈超音波檢查結果可以用來預測民眾罹患預防缺血性中風與認知功能衰退的發生風險,建議50歲以上民眾定期接受腦血管疾病的風險評估。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6/21夏至到!一般人觀念往往只注重秋冬的養生,於立冬及冬至時節大補特補,卻往往忽略了炎夏的養生之道。衛福部豐原醫院中醫科醫師林煥欽表示,夏天也要補,不過是「涼補」。夏季包括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等六個節氣,在這六個節氣裡,養生宜涼補身子,可適當補充水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全身性免疫系統疾病,患者的關節會腫脹、疼痛,甚至影響日常生活,目前致病原因仍不明,僅能在發病之後延緩病情惡化,中醫師強調,以中西醫合併的治療方法,可將病情控制的更得宜。 延誤黃金就醫期 手指幾乎無法伸直 擅長中、西醫學整合的慈濟醫院中醫部游明謙醫師表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肥胖者常有脂肪肝,而脂肪肝造成肝硬化或肝癌的比例又比一般人高,而且脂肪肝也常合併糖尿病,要阻斷這些可能的變化,減重成為最關鍵的處置方式,衛福部彰化醫院開辦「脂肪肝減重特診」,搭配輔導心理師以漸進手法支持減重者建立自我信心,並塑造正確生活習慣,有人6週就減了12公斤,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林小姐前陣子參加國中同學會,一見面同學們都認不出她,大夥都覺得長相似乎有點變化,但又說不出哪裡不一樣。林小姐總是笑答:「是年紀大了,變老變胖吧!」直到同學中一名神經外科醫師懷疑並提醒,有可能是「肢端肥大症」時,才讓林小姐警覺:該去醫院進一步診斷。 症狀變化慢難察覺、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