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伊維菌素勿自行使用 驅蟲藥片未經批准用於COVID-19治療

伊維菌素勿自行使用 驅蟲藥片未經批准用於COVID-19治療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外電報導】世界各國都在尋找終結疫苗解方,有一種用於治療馬、牛和狗體內寄生蟲的伊維菌素(Ivermectin)在網路中聲稱對COVID-19具有療效,對此,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近期闢謠停止使用,警告人們不應該使用伊維菌素來治療及預防COVID-19,更強調動物與人類使用的伊維菌製劑並不相同,其高劑量與非活性成分,對人類來說可能引起傷害。

伊維菌素 治療及預防寄生蟲的藥物

有鑑於新冠疫情造成的死亡人數眾多,經常有各種治療偏方流傳,有些人不免尋找未經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准或授權的非常規治療方法,即使沒有足夠的支持數據。美國前總統川普也曾吹捧羥氯喹,於今又傳出抗寄生蟲藥物伊維菌素有效治療的說法,雖該藥物曾對抗河盲症等熱帶疾病獲得2015年的諾貝爾獎,獸醫也用它來預防心絲蟲和治療動物的寄生蟲感染。

根據考科藍(Cochrane)指出,伊維菌素是一種用於治療寄生蟲的藥物,包括動物的腸道寄生蟲和人類的疥瘡。實驗室的測試表示,伊維菌素可以減緩 COVID-19(SARS-CoV-2)病毒的複製,但在人體中需使用大劑量才得以達成此效果。不過醫療監管機構尚未批准將伊維菌素用於COVID-19,僅可用於經過良好設計的研究,來評估潛在療效。

誤用危害 很可能會造成嚴重傷害

美國FDA提到,伊維菌素製劑被批准以非常特定的劑量治療某些寄生蟲,並且有用於頭蝨和紅斑痤瘡等皮膚病的局部製劑。但是伊維菌素並非抗病毒藥物,大劑量服用是危險的,且動物用伊維菌素不同於人用伊維菌素,大型動物如馬和牛,藥物通常是高度濃縮的,高劑量可能對人類來說是劇毒。

此外,在藥物審查方面,不僅審查藥物活性成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還審查非活性成分。在動物的伊維菌素製片中發現許多非活性成分未針對人體使用進行評估,或許其包含的數量比人們使用的數量要多。在某些情況下,非活性成分不知將如何影響它在人體中的吸收。

症狀嚴重 神經系統、癲癇發作、昏迷和死亡

密西西比州毒物控制中心表示,最近當地接獲至少有70%的與伊維菌素來電者表示服用從牲畜供應商店或通過在線市場購買的牲畜或動物製劑,其中有85%的來電者都有出現皮疹、噁心、嘔吐和腹痛輕微症狀,嚴重甚至可能會有神經系統疾病、癲癇發作、昏迷和死亡等危險。

雖然世界各地有小型試驗來測試伊維菌素對冠狀病毒的療效,它也被批准用於其他疾病,但專家警告人們不要任意服用藥物來治療。如果服用未經批准的藥物是非常危險的,伊維菌素也是如此。

【延伸閱讀】

西非首次發現 高致命性馬堡病毒

遭老鼠咬傷驚罹漢他病毒症候群防鼠「三不」措施這樣做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15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與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日前舉辦合作儀式,由北醫附醫陳瑞杰院長與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簽署協議,展開為期5年的跨界合作,攜手打造AI醫療創新醫院。首波合作鎖定「TED-ICU智能重症照護系統」,藉由人工智慧運用於臨床醫療資料,盼能將預測敗血症的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台灣已經進入高齡化社會,特別是慢性病、惡性腫瘤或是失智失能者逐漸增加;以腦中風相關疾病為例,每六個人就有一位會中風,多半會有癱瘓、語言障礙等,加上這些患者常有隨時致命的危險,照護上相當複雜。隨著台灣醫療環境對護理人員需求增加,造成護理人員常有過勞、人力短缺等情形。有鑑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冷颼颼的冬天來臨,前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日前驚傳與友人晚宴中身體突然抽搐、呼吸不順,緊急就醫後轉入加護病房。由於江丙坤心臟曾裝支架,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呼籲,心臟最怕忽冷忽熱,天冷是心血管疾病好發時機,心臟病患者、心臟病家族史、三高族、上了年紀的男性都要特別提高警...

閱讀詳情 »

年關將近,又到了跨年、聖誕節的季節,加上接力的農曆新年不免大吃大喝,許多民眾過完年後腰圍不免胖一大圈。對此,英國伯明罕大學和拉夫堡大學日前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 BMJ)研究指出,若給予受試者一些簡單提示,如每周定期量體重、標示熱量的飲食指引等,實驗...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