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伯朗氏眼震暈眩徵候

伯朗氏眼震暈眩徵候

暈眩通常病因:

神經科門診有許多主訴頭暈的病患,我們發現有很多人服用了不必要的「抗眩暈」藥物,或是引用了錯誤的訊息,造成了不必要的恐慌。

  頭暈的輕重因人而異,有些人只是「昏昏的」,「浮浮的」,或是「頭重腳輕」,比較厲害的暈眩指的是感覺周遭環境或身體在旋轉,更嚴重的話走路都走不穩,甚 至伴隨噁心嘔吐的現象。一般而言,沒有旋轉的頭暈,比較少是因為前庭神經病變引起的。這種頭暈,最常見的原因包括焦慮、神經衰弱症、貧血、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其它的慢性疾病等。

  有些人突然站起來會頭昏眼花,甚至昏過去。這種頭暈是因為下肢的血管收縮不 足,以致靜脈血回流減少,導致心臟打出血流也跟著變少。造成這種頭暈的原因多半是自律神經的失調引起的。有許多種中樞及周邊神經系統的病變都會造成這種現象;某些降血壓的藥物也會 造成起立性的低血壓。

  真正的暈眩常是陣發性的,病患覺得一時之間天旋地轉,並時常伴隨出冷汗或嘔吐等現象。這時候走路也有困難,患者會趕快坐下來或躺下來。這時候眼睛常會出現規則跳動的現象,我們稱為「眼震」。這種眼震的觀察及紀 錄,則是醫師診斷一個很重要的依據。出現這種暈眩時,通常表示掌管我們身體平衡的組織或器官出了問題。最常見的就是內耳中的半規管、前庭神經、腦幹中的前庭神經核及小腦的病變。

  在常見的眩暈症中,有一種叫做「良性姿勢性眩暈」,這種暈眩是陣發性的,通 常在某一種姿勢變動時會出現,例如突然躺下或突然從床上坐起來時。這種暈眩持續的時間很短,預後也比較好。致病的原因可能是內耳迷路中耳石碎片掉落引起的。另外有一種「梅尼爾氏症」,暈眩的時間可能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通常伴隨有 耳鳴及聽力減退的現象。至於「前庭神經炎」,通常是單次而時間較長的發作,可能持續數天或數星期,也有少數人會有反覆發生的情況,致病機轉可能是病毒感染所引起的。

  另外就是因為循環不良而引起腦幹或是前庭神經組織的缺血,也會引起暈眩。出現這種情況則可能是中風的前兆,不可不慎。除了上述幾種常見的原因之外,會引起暈眩的原因還有很多,這些都需要醫師根據病史,神經學檢查、電學及影像檢查來作出正確的診斷,所以一旦有頭暈的症狀 ,都應該及早就醫。

伯朗氏眼震暈眩徵候伯朗氏眼震暈眩徵候

如何找出病因

通常從問診、病人的病史,可以知道暈眩可能的原因,再針對可能的病因做進一步檢查,比如懷疑是內耳的問題,會做眼振圖(暈眩時眼睛常會跳動,這種儀器可以看到眼睛跳動的情形);如果懷疑是中風,會做頸動脈超音波,看血管有無阻塞;用腦幹誘發電位檢查腦幹的功能;或用磁振造影(MRI)檢查腦部是否梗塞、出血、萎縮、退化或長了腫瘤。不同原因造成的暈眩,治療方法也不同。

伯朗氏眼震暈眩徵候

發生在一位敬業救護員身上的獨特暈眩

一名三十二歲男性救護車駕駛,有一次他運送一位患者到急診室後,突然感到頭暈、盜汗、噁心與全身倦怠,但奇怪的是,當他盯著右邊的景物時,會見到周圍環境在順時針旋轉,當他盯著左邊的景物時,會見到周圍景物在逆時針旋轉,但轉動的頻率沒有向右看時那麼地快;當他盯著前方景物時,景物反而不會旋轉。當時他的血壓高達一百七十二毫米汞柱,心跳快達每分鐘七十二下,緊急腦部磁振造影發現原來是左側橋腦急性中風,因此出現血壓反射性的變高。

伯朗氏眼震暈眩徵候 

發生在該患者的眩暈現象稱之為伯朗氏眼震暈眩徵候,在醫師理學檢查時,會見到患者向右側注視時,會出現朝向右側的眼震,當朝向左側注視時,反而出現朝向左側的眼震,但眼震的頻率和震幅會有所不同。

這種徵候最早是在顱底腫瘤患者身上發現,起因於腫瘤壓迫到一側的外旋神經核和前庭小腦路徑,進而出現這種「眼震隨注視方向而改變」的現象。

其實,伯朗氏眼震眩暈徵候理論上也應該會出現在腦中風患者,可惜腦中風患者在急診室都直接會診神經科醫師,並不會落到神經耳科醫師手上,以至於伯朗氏眼震暈眩徵候是否會出現在中風患者一直是個謎。

直到西元2011年我診治上述這位個案後,這個學術謎團才被解開,該眼震暈眩徵候是會出現在腦幹中風的患者,當時也在美國急診醫學雜誌上發表了這一例個案研究,第一次向全世界展示這個重要發現。

衛教

● 建議患者如果突然暈眩發作,發現景物旋轉方向會隨眼睛注視方向而改變時,千萬別以為只是梅尼爾氏病發作,宜正確就醫,找出正確病因,以免最後是腦中風或是顱底腫瘤而延誤治療。

● 患者若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或高血脂症時,也應該好好控制,方可避免重大神經血管併發症。

● 另外,睡眠充足、作息正常及飲食清淡亦可避免暈眩發作。

伯朗氏眼震暈眩徵候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林姿錦/台北報導 根據統計,台灣高達九成左右人口有程度不同的牙周炎,堪稱台灣人的國病之一!牙周病初期通常不會有明顯疼痛,一般人也因此疏忽護理,等到牙齦膿腫或是咬合不舒服,常常已經很嚴重,牙醫師指出,若及時治療,不僅能免於拔牙下場,還能有效延長牙齒壽命。 當代牙醫診所院長葉立維表示,牙周...

閱讀詳情 »

台中市政府衛生局心理健康科為了提供患者與民眾正確的醫藥與復健知識,2021年3月27日偕同瑞金抗齡研究教育基金會共同主辦戰勝巴金森氏症公益講座。中山醫學大學神經內科陳安芝醫師指出,巴金森氏症是腦部神經持續退化所造成的疾病,病患腦部的多巴胺神經系統與海馬迴的神經細胞持續死亡,因此出現10大症狀: 靜態...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呂怡潔、李盛雯 / 高雄報導 現代人社交應酬多,大多會選擇非侵入式、恢復期較短的微整形來讓臉蛋更精緻。美塑館院長劉家瑋透露時下最新趨勢為複合式線雕,為臉部拉提療程加上施打膠原蛋白增生劑的技術,可讓臉部達到1+1大於2,緊實又澎潤的效果。 劉家瑋表示,拉皮埋線療程,會根據下垂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