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低溫燙傷的常見情況

低溫燙傷的常見情況

低溫燙傷是指皮膚長時間接觸40至50度的溫熱物品導致的皮膚灼傷,日常生活中該注意哪些面項才能降低低溫燙傷風險呢?新光醫院家醫科柳朋馳醫師表示,舉凡熱水袋、暖暖包、電熱毯,甚至是有加溫功能的馬桶坐墊等會發熱的物品都可能造成低溫燙傷的風險,若家有老人、嬰幼童、糖尿病患者等對溫度不敏感者都是低溫燙傷的高危險群,宜特別小心留意。

 

低溫燙傷的常見情況

 

冬天天冷,抱著熱水袋最舒服了!但柳朋馳醫師提醒,切勿長時間連續使用發熱物品,以防低溫燙傷!生活中舉凡熱水袋、暖暖包、吹風機、電熱毯、熱敷墊、電暖爐等都有低溫燙傷的可能,在使用時應留意使用時間與距離,才能降低意外風險。

 

此外,柳醫師也提醒,像是具有加熱功能的馬桶坐墊也可能具有潛在風險,像是老人、便秘、習慣在馬桶上看書報打電動者,都有可能因坐太久而造成燙傷之虞,故宜注意溫度調節不宜過高為佳。

 

再者,不少人習慣在睡前邊滑手機邊充電,尤其若是不小心握著手機睡著時,就有可能因手機持續發熱而造成皮膚燙傷。

 

柳朋馳醫師補充,像是老人怕冷、嬰幼童不善表達、糖尿病患者對溫度較不敏感,故這些族群都是低溫燙傷的高危險群,在低溫下探之際更要留心發熱產品的使用安全,才能降低意外發生。

 

低溫燙傷相關問題,建議諮詢「家醫科、小兒科、皮膚科」

 

圖文創作:健談

專家諮詢:新光醫院家醫科 柳朋馳醫師

 

延伸閱讀:

【防寒怎麼穿?】  http://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4721

【天冷當心低溫燙傷!】 https://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5496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指教,感蝦哩

 

喜歡健談,可以給我們一個讚,

比喜歡更喜歡,可以按下分享,

超喜歡健談,請告訴親朋好友。

健談 havemary.com 用健康漫畫方式,帶你簡單瞭解正確健康概念與疾病,讓大家一起漫漫健康~想看每日最新健康資訊嗎?請上健談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avemary
低溫燙傷的常見情況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病從口入,一點也不假!一名55歲男子,一向身體健康,沒有慢性病也幾乎不感冒,平時習慣在上班途中到早餐店買未熟蛋當早餐,日前,右邊胸口突然出現凸起的腫塊,短短一個禮拜就長大到8公分,還伴隨疼痛及胸口緊緊、悶悶的,就醫檢查發現是極罕見的沙門氏菌造成的胸壁感染,排除所有致病...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升溫,國內更出現首例、又是年紀最小的兒童重症死亡個案,引發不少家長恐慌,但該不該打兒童疫苗?有沒有副作用?又是另一個讓家長猶豫的關鍵,美國最新研究結果有助家長下決定!小兒感染症專家、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今(20)日就引用美國CDC昨最新公布的研究結果,顯示...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5月報稅季又快到了!還在頭痛怎麼報才最省荷包嗎?健保署提供最有利的報稅攻略,提醒民眾,在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時,若選擇採用列舉扣除額方式,去年度健保費和補充保險費都可以全額列舉扣除,不受全年2萬4000元保險費扣除額上限限制。 健保署財務組專門委員張菊枝今(20)日指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