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你是慢性偏頭痛嗎?

你是慢性偏頭痛嗎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偏頭痛不只是頭痛 而是中樞神經系統的疾病

症狀常常不只是頭痛而已,有些會伴隨 畏光、 怕吵、 噁心、 嘔吐,甚至有些人會出現短暫視覺異常或言語不能。而情緒失調、 慢性疲勞、 睡眠障礙的問題更是常見的共病,嚴重時會導致失能,但周圍的人卻無法能夠理解你的不舒服。有百分之二的人甚至會進展成慢性疾病,增加腦血管心臟疾病的機率。

當陣發性偏頭痛逐漸頻繁,就要注意有可能進展為慢性偏頭痛,甚至是每日頭痛。

我是慢性偏頭痛嗎?

慢性偏頭痛是指每個月至少15天,每天至少4小時以上 頭痛發作,且每個月有八天符合疼痛、怕光、怕吵、噁心等症狀。

什麼人的偏頭痛較易進展成慢性偏頭痛呢?

較難改變的危險因子:

性別、頭頸部外傷史、教育社經較低、壓力事件(婚姻破碎,失業)、年紀較輕、較頻繁的頭痛次數,頭皮出現異感痛,精神疾病以及合併其他疼痛疾患。

可以改變的危險因子:

過度使用止痛藥、經常性打呼、過量咖啡因攝取、肥胖、睡眠障礙以及低效率的急性頭痛治療(使用錯物的止痛方式或是經常性忍痛)

治療方式

如果上述可以改變的危險因子要盡量避免或是適度矯正。譬如:

(1)減少止痛藥的過度使用

(2)2️⃣咖啡一天攝取量不要超過100mg 咖啡因

(3)3️⃣適度運動可以減重改善打呼、睡眠障礙以及焦慮憂鬱。

(4)4️⃣急性頭痛時,不要長時間忍痛,要盡量在發作初期就停止頭痛的訊號。

大多數慢性偏頭痛患者大多有藥物過度使用的問題,太密集使用急性頭痛藥物,每個月服用單純止痛藥十五天以上或是服用翠普登、麥角胺或是複方止痛製劑十天以上 ,會導致藥物過度使用頭痛 (Medication overuse headache) 或者反彈性頭痛(rebound headache)。起初藥物可能有效,但會逐漸變得沒有效果,進而加上更多藥,最後可能必須大量使用多種不同的藥物來達到療效。

如果危險因子無法改變,或是止痛藥越吃越多或效果變差,則可用預防性藥物,也有助於減低疼痛程度和減少頭痛頻率,避免進展成慢性頭痛或藥物過度使用頭痛。

慢性偏頭痛的治療只有吃藥嗎?

這裡就有個典型的例子: 一名成功的女企業家,因為壓力大,長期偏頭痛也合併憂慮焦慮以及睡眠障礙,除了自行買止痛藥吃,甚至請醫師開強效止痛藥都無法止痛,還吃到胃潰瘍,醫師建議她減少止痛藥使用並開給他預防頭痛的藥物,但效果有限,甚至因此久病厭世。當她來我門診時,我詢問一下她頭痛的症狀跟發生頻率,診斷她是慢性偏頭痛,之前以藥物治療效果有限,我以頭部施打肉毒桿菌的治療方式,過了一個月,她告訴我這個月好輕鬆,可以好好工作享受生活。

提醒大家,如果一個月超過四天、或連續八天頭痛, 吃止痛藥效果不好請不要再自行服用止痛藥,請找神經內科專科醫師診治您的痛。(圖文/林志豪醫師提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711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又到了迎接跨年的時刻!許多民眾都已經計畫好要去哪裡迎新年,但在人擠人的跨年晚會裡,可別忘了要注意身體健康!新北市政府衛生局監測發現,每年12月底至隔年3月是流感高峰期,尤其元旦當天更常見類流感患者大量湧向急診室,該局因此提醒已有類流感症狀的民眾,應多加注意呼吸道衛生及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嚴重的主動脈狹窄患者,傳統手術治療必須全身麻醉,暫時停止心跳使用呼吸器,切開胸腔進行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對於年紀過大或合併其他疾病的患者,恐增加感染等併發症發生的風險;台北榮總透過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從大腿置入支架,只需局部麻醉,大大降低手術風險及癒後恢復期,目前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不忘醫師叮嚀,隨時注意身體發出的任何警訊,每兩小時進行血糖監測,讓我順利完成這次艱難的挑戰。」罹患第1型糖尿病的朱珮辰年僅14歲,日前代表台灣挑戰泰國ITC亞洲盃三鐵錦標賽,不僅挑戰成功,她更用自己的親身經歷,鼓勵所有糖尿病患者鼓起勇氣、挑戰自我!朱珮辰繼2012年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怎麼看都看不清?62歲阿嬤專程北上基隆看黃色小鴨,卻發現小鴨身軀彎曲又霧茫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陳文祿指出,這有可能是黃斑部退化的前兆。根據統計,台灣黃斑部退化患者佔65歲以上人口的10%,每10個老人就有一人罹病,老人家如果發現視力退化,請盡快就醫找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