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你的精液夠健康嗎?真相是:像一湯匙珍珠奶茶

「老虎、老鼠傻傻分不清楚」,而兩性生活中,不少有關精子、精液的迷思,也在網路上流傳著,像是「什麼顏色的精液才健康?」「精蟲數量多少才算正常?」「當精子變成精液的旅行是如何進行的?」來聽醫師詳細解析。

你的精液夠健康嗎?真相是:像一湯匙珍珠奶茶

精子從睪丸花60天製造完成

男人的精子有傳宗接代的象徵意義,精子從睪丸花60天製造完成,經由細精管送達副睪丸約需一星期左右,在副睪丸完成成熟。從副睪丸可以射出 2億到5億個精子,中間精子會通過射精管,並與精囊、前列腺和尿道球腺的分泌物混合,於是形成精液。精囊所產生的淡黃色粘稠液體構成7成左右的精液,並富含果糖等物質。受雙氫睪酮影響的前列腺分泌物,是一種呈白色的淡液(有時會呈無色透明),含有蛋白水解酶、檸檬酸、酸性磷酸酶和脂質。而尿道球腺分泌物成分,則含有蛋白酶、唾液酸和氨基糖類等。

醫師:射出精液像一湯匙的珍珠奶茶

婦產科醫師蔡鋒博表示,總括來說,射出來的精液中含有精子,加上前列腺液和儲精囊液;而精子是珍珠(一顆顆的粉圓),前列腺液和儲精囊液是奶茶,更具體一點來說,應該說精液像一湯匙的珍珠奶茶!

正常男性每次射出的精液數量大約是2CC或以上,而PH值介於7.2到8,合格正常的精子數應該每CC有2千萬個。但是,如果要讓太太受孕,這樣的數量是不太夠的,而是大概要每cc精子數有7千到8千萬個。且射精之後60分鐘內,要有50%的精蟲往前游,才有受孕的機會。

你的精液夠健康嗎?真相是:像一湯匙珍珠奶茶

精子是珍珠(一顆顆的粉圓),前列腺液和儲精囊液是奶茶,更具體一點來說,應該說精液像一湯匙的珍珠奶茶!

你的精液夠健康嗎?真相是:像一湯匙珍珠奶茶

根據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如果男性平時多吃一點鮭魚、黑色巧克力、波菜、甜菜、芝麻葉、維他命B12等抗氧化食物,有助於增加或改善精子的數量與品質。

如果男人一直射精,射出來的精液呈現水水的、濃度不高,或者量很少,例如不到一湯匙,有多種原因,例如,在未行房的情況下,有可能自己「打手槍」解決,所以,不宜誤認為是「偷吃」,更要避免不必要的恐慌。事實上,精液要補回足夠子彈,只要3天時間就夠了。

男人要「養精」 多吃這一些食物

婦產科醫師蔡鋒博表示,男人要「養精」,除了維持生活作息正常、飲食均衡,固定運動之外,根據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如果男性平時多吃一點鮭魚、黑色巧克力、波菜、甜菜、芝麻葉、維他命B12等抗氧化食物,有助於增加或改善精子的數量與品質,鮭魚內富含的omega-3不飽和脂肪酸能幫助女性體內血液流向生殖器官,增加子宮黏液且促進排卵,且該脂肪酸內含有DHA,因此若為男性食用鮭魚,可增加精液內DHA濃度,提升精蟲活動力

別犯「殺精」行為 注意這些危害

此外,要注意有一些「殺精」的行為千萬不要犯,例如:男性愛穿緊身牛仔褲,或者讓睪丸長時間暴露在高溫下,尤其比較特殊的行業包括:廚師或卡車司機,有可能會讓睪丸增溫,而使精子品質下降。另外,也不宜把手機放在褲子的口袋內,或是長時間使用筆記型電腦。美國曾經有研究指出:使用筆記型電腦1、2小時以上,睪丸局部溫度上升1~2℃,容易導致精蟲品質變差;此外,還有美國及阿根廷的共同研究也顯示,無線傳輸(Wi-Fi))也可能導致不孕!

你的精液夠健康嗎?真相是:像一湯匙珍珠奶茶

不要把iPad、筆電,尤其是手機,放在「子孫袋」(陰囊)上面,以減少它對精蟲的危害。

蔡鋒博醫師提醒,愛玩電腦的男性朋友:

1.不孕夫妻在計畫懷孕時,先生最好少用電腦;尤其太太正在接受試管嬰兒或人工授精療程。

2.太太在打排卵針期間,先生最好減少Wi-Fi上網,以遠離電磁波。

3.不要把iPad、筆電,尤其是手機,放在「子孫袋」(陰囊)上面,以減少它對精蟲的危害,包括可能使精子活力下降,生存力衰減。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62/5783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賴以玲/台北報導】根據WHO最新統計顯示,2020年乳癌已首度超越肺癌,成為全球最常見癌症。最新癌症報告也顯示,當年度不到50歲就新確診乳癌人數竟突破5,000人,其中「極年輕型」(35歲以下)超過400人,不到40歲確診者更高達1,200多人!因年輕型乳癌普遍具有腫瘤較大、惡性度高、...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52歲的游先生,自營電器行工作長達20餘年,每月工作22-24天,工作內容包含大型電器販售及到宅安裝、維修等作業。自去年起,游先生開始右肩疼痛,檢查後發現右側棘上肌肌腱部分撕裂及右肱二頭肌肌腱炎,確診是旋轉肌袖症候群,到醫院就診,並經醫師鑑定為職業傷害。旋轉肌袖症候群 ...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中報導】剛上高一的「青青」最近耳朵「常聽到自己講話回音」、「感覺悶悶的」,甚至懷疑「聽力退步」,做完聽力檢查後卻無任何異常,不過醫師發現她裝了牙齒矯正器,因此體重激瘦4公斤,研判應是短時間體重減少,導致負責耳咽管關閉的脂肪墊流失,造成耳中壓力不平衡,引起「耳咽管開放症」,建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根據衛福部統計,逾150萬人正在服用抗憂鬱藥物,推測台灣每15個人就會有1人罹患憂鬱症, WHO更將其列為需要重視的三大疾病之一。社團法人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張家銘醫師表示,憂鬱症是個持續嚴重情緒疾病,若是身邊的親友能正確地接住這些求救訊號,或許就能避免一場遺憾。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