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你睡夠了嗎?1天睡足7小時才能顧好腦力 助眠食物得吃這幾種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調查發現,台灣有1成的人口飽受慢性失眠所苦,且年紀越大比例越高,睡不好、睡不夠,研究已指出可能影響腦力,還可能導致未來罹患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等認知功能疾病,甚至引起三高。專家提醒,睡眠對人體有修復作用,而許多研究指出,最佳睡眠時間約為1天7小時;想助眠更要均衡攝取蔬菜、水果、全穀、堅果、豆魚蛋肉類等各式原態食物。

3月19日是國際「世界睡眠日」,在台灣,台灣睡眠學會2017年的調查就指出,全台約有10%的人苦於慢性失眠,而且年紀越大,比例越高,50到59歲慢性失眠者上升到17%;60到69歲更是高達23%。

睡眠障礙殺傷力大!原來2020年刺胳針委員會發表於知名期刊《刺胳針》有關失智症的報告就警告,睡眠障礙的人罹患失智症及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分別上升20%及60%。且睡眠時間若不到5小時或超過10小時,罹患輕度認知障礙、失智症或阿茲海默症的風險皆上升。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說,睡眠障礙會造成發炎反應,並使異常的β-類澱粉蛋白(β-amyloids)沉積於腦部,破壞神經的正常功能,可能就是導致年老認知功能出問題的原因。

相反的,睡眠品質佳則可幫助清除腦中廢物。許惠玉指出,相關研究已指出睡眠對免疫、內分泌系統有修復作用,並能夠促進清醒狀態時神經的復原,因此在學習、記憶方面皆扮演重要角色,如同腦中的「清道夫」,許多研究建議,最佳的睡眠時間約為1天7小時。

許惠玉表示,健康的飲食有助於睡眠,特別是含色胺酸的食物,因為色胺酸為合成褪黑激素的原料,而褪黑激素為調節生理時鐘的激素,可幫助產生睡意以及維持睡眠狀態。如牛奶、雞肉、魚、蛋、花生、豆類、起司、綠葉蔬菜等,皆有助合成褪黑激素,進而產生睡意以及維持睡眠狀態。

除了飲食之外,適當運動也能幫助睡眠,董氏基金會建議,走路等低強度的身體活動,就有助長者降低失眠狀況,且中、低強度運動遠比高強度運動有效。但要留意的是,許多長者因為服用藥物的關係會有影響睡眠的副作用,因此若有睡眠困擾,應與醫師等專業人員討論用藥是否可能造成失眠。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頭冒大片「微癢紅疹」好不了!他誤認溼疹拖數年 竟是皮膚癌前病變

【有影】頭頸癌一旦復發沒藥救 高醫最新研究「標準療法+1藥」大降復發率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台積電供應商無塵室工程大廠「漢唐」上星期一工地員工確診後,同寢室室友,以及家住在苗栗的員工也染疫。漢唐表示,台積電相當嚴謹,他們每天也都要向台積電回報員工狀況,目前P8廠工地也短暫停工。漢唐公司還原員工確診經過,提到上星期一名工地員工確診後,禮拜一就未到公司上班,他們隨即也開始對員工快篩、PCR核酸...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綜合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在本土大爆發,根據資料顯示,為防止民眾染疫,自疫苗開打以來,至6月6日已經有68萬多人接種。但因為常見的新冠疫苗皆有疲倦、頭痛、肌肉痛、畏寒、關節痛或發高燒等副作用,很多人事先備妥普拿疼「先吃再打」,造成部分藥局賣到缺貨。對此,專業藥師便呼籲真的不推薦此作...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單日死亡人數仍居高不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8)日公布國內新增219例COVID-19確定病例,均為本土個案,另外確診個案中新增22例死亡,且又見有百歲人瑞不幸染疫死亡。好消息是陳時中透露,篩檢陽性率持平往下,特別是新北市的快篩陽性率回到1點多,但他仍大聲喊話「...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買的疫苗在哪裡?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今(8)日上午才在立法院表示,COVAX和AZ疫苗都將雙雙延遲,要到7月之後才會進來,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上面對媒體追問6月是否淪為沒疫苗可打的「空窗期」時,陳時中進一步強透露,「這個月仍有疫苗會進來」會持續供應大家施打。 陳時中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