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便祕腹瀉輪流來 新鮮人快崩潰

便祕腹瀉輪流來 新鮮人快崩潰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汪芷安報導)目前正是畢業潮求職季,24歲的王先生是社會新鮮人,過去幾年一直有腹瀉、便祕等症狀,以為是自己腸胃不適,長期以來都只短暫服用止瀉藥,等病情好轉就立刻停藥,但最近便祕、腹瀉交替出現且情況劇烈,隨著壓力、情緒起伏症狀更加嚴重,一天腹瀉4-5次,使他不堪其擾前往求診,經醫師診斷為大腸激躁症,目前患者已控制病情,仍接受治療中。
開業中醫診所中醫師王繼榮表示,以中醫的觀點來看,大腸激躁症分為三種類型,「肝鬱脾虛」、「脾虛」、「脾虛+腎虛」,需先判斷患者的內部原因才能對症下藥。肝鬱脾虛是一般人比較常見的,因肝主疏泄,疏泄不夠對脾的調控自然較差,疏泄太超過就會影響腸胃,長期處於情緒、精神壓力下所產生肝鬱現象,造成腹痛、腹瀉一天多次,用藥需從肝與脾著手,使用痛泄藥方白朮、芍藥、防風、陳皮,以這四個藥依據病人體質去做調整。
脾虛者為脾胃運化差,胃口不好影響進食量不多,肚臍周圍悶痛,排便時比較鬆軟、不成形,用藥需從健脾補脾著手,黨參、茯苓、山藥、砂仁、白扁豆、石蓮肉、芡實等服用後會身強體壯的藥物。最嚴重者為脾虛+腎虛,在清晨時肚子絞痛、腹瀉,如廁後症狀緩解可繼續睡眠,用藥需從健脾暖腎的藥著手,肉豆蔻、五味子、吳茱萸、厚朴。
王繼榮提醒,大腸激躁症者平日應避開冰冷、寒性食物如西瓜、香瓜、哈密瓜,草藥屬寒性會傷脾,如仙草、苦茶、退火藥應盡量避免。肚臍周圍冷、沒有口乾舌燥的病患,炒菜時可以加入薑、少許五香粉可減輕腹痛、腹瀉症狀。如有長期一日多次腹瀉、腹痛等症狀,切勿輕忽病情應早治療才能藥到病除。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2881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台灣已是高齡化社會,每個家庭都可能有長者走向失智,據統計,長照悲劇報導從106年的11件增至107年的22件,其中照顧失智者又為高風險群;失智者有隨講隨忘記等10大症狀,讓照顧者身心疲累外,甚至曾有輕生的念頭。隨著失智人口逐漸攀升,柳營奇美醫院配合長照2.0計畫成立失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一位35歲劉先生常出現疲倦、貧血症狀,以為自己只是工作勞累而不以為意,不料一個月前突然昏倒送醫,經骨髓檢查確診為「骨髓分化不良症候群」。由於其症狀不易察覺,以及有些病人會抗拒抽骨髓的檢查,因此常延誤治療。就連知名作家、媒體工作者汪笨湖也因此疾病病逝,享壽65歲。初期症狀:貧...

閱讀詳情 »

1天照3餐喝咖啡真的好嗎?美國賓州州立大學醫學院臨床心理學家Julie Radico博士說明,對某些人來說,咖啡因可能有助提升注意力及精神,但卻可能為患有焦慮症的人帶來麻煩。 Julie Radico博士在新聞稿中提到,在50至200毫克(mg)之內屬低劑量的咖啡因,但如果單次攝取超過400毫克,可...

閱讀詳情 »

每年7月28日為「世界肝炎日」。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今年宣導主題為「恁甘有C肝(時間,台語諧音)好心救好肝」,透過一語雙關、國台語諧音,強調C型肝炎治療時間的重要性,呼籲民眾掌握篩檢與治療黃金期。罹患C型肝炎近20年,本月初確認根治的藝人王彩樺呼籲,政府健保提供治癒率極高的口服新藥,國人都應「肝」緊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