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保持正確姿勢 以免身體肌肉失衡上身

保持正確姿勢 以免身體肌肉失衡上身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40歲的黃先生是電腦工程師,肩頸痠疼已持續超過半年,起初以為是長時間使用電腦所引起,但最近常常會在休息時間也開始痛起來,轉動脖子時感到有條肌肉被緊緊拉住,連抬手取物有時都會抽痛,肩膀上的肌肉摸起來硬梆邦,輕輕一按就痛的哇哇叫。做了X光、核磁共振檢查都無異狀,吃藥也難以改善,直到接受物理治療師的理學檢查與動作評估後,發現身體肌肉失衡出了問題。

身體肌肉失衡的常見族群

每天必須維持同一姿勢或反覆進行相同動作,如低頭族、搬運工人、電腦工作者、健身愛好者,都容易因為單一個方向或持續性的重複動作造成肌肉力學的不平衡。另一常見族群,就是曾有過外傷病史的民眾,在手術、骨折或拉傷、挫傷等傷害後,組織修復過程中缺少適當的肌力訓練與軟組織放鬆,使得肌肉無法回到原有的彈性與力量,在從事相同的職場或日常生活時,肌肉漸漸變得緊繃或無力,就容易產生神經肌肉的失衡。

調整姿勢 找回身體的理想位置

肌肉的不平衡可能產生在身體的右側與左側、前側與後側、或在肌肉的作用肌與拮抗肌上,容易導致特定的不良姿勢產生,如頭部前伸、圓肩、駝背、骨盆前傾、膝蓋過度伸直,需要將姿勢調整正確後才能徹底得到解決。理想站姿的側面觀下,耳垂會與肩峰位在同一鉛直線上。若耳垂遠離肩峰,頭部便是處於前傾的姿勢。

熱療和按摩促進肌肉血液循環

利用熱療及按摩手法改善肌肉缺氧情況,並藉由伸展運動恢復肌肉彈性,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增加,同時給予受損的肌肉適當休息。

配合動作控制及肌力訓練

當失衡肌肉經歷過傷害與發炎後,會不停地將當時疼痛的訊息傳至大腦;過多的訊號會導致大腦內解讀訊息錯誤,導致肌肉雖無實質受的發炎卻不斷地感到疼痛。因此,改正姿勢與肌肉循環後,一定要配合正確的動作控制及肌力訓練,維持身體在日常活動時都能於身體肌肉平衡的狀態下。

從錯誤姿勢及不正生活習慣矯正

現代人生活型態固定,身體肌肉失衡已是普遍存在的問題,當身體肌肉失衡進而影響了生活,甚至產生疼痛,務必先從錯誤的姿勢及不當的生活習慣進行矯正,並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重新學習靜動態相關的動作控制,重建肌肉彈性與力量,以恢復身體肌肉平衡。(文章來源/國泰綜合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李昌翰)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925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綜合報導】家裡狗狗到底幾歲呢?以往大多用出生年數乘以7,換算成人類大約的年齡,例如5歲狗狗換算成人的年紀,大概是人類青壯年35歲,然而最新研究發現,狗的成長與衰老速度與人類不同,成長時期很快速,年老時則會變慢。 美國媒體CNN報導,科學期刊《Cell》中,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過去醫病之間有極大的資訊與知識落差,尤其生產這件事情,陣痛中的產婦與焦急的家屬往往無法冷靜快速的做決定,經常是進醫院的那刻就完全交由醫師全權決定。但隨著現在網路發達,醫療自主權抬頭,民眾知識水平漸漸提升,再加上醫療資訊普及,許多媽媽前輩們也會在網路上分享自身的生產經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長期以來,癌症位居國內十大死因第一位!根據衛福部公布最新數據,2019年國人死因統計,癌症連續38年盤據第一名。衛福部統計處科長陳雅俐指出,隨著人口高齡化,2019年死亡率上升1.4個百分點,除了第一為癌症外,其次依序則為,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下呼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資深藝人銀霞日前向媒體表示,2014年曾在北部知名醫院手術,醫師卻將惡性腫瘤誤認良性巧克力囊腫,致使癌細胞擴散,醫師則回應「我比她更委屈」。知名整形外科醫師黃慧夫曾幫車禍少年開刀,卻被告上法院,苦等11年終勝訴,無奈呼籲醫師做好防禦性醫療。在醫療訴訟中,拉扯的醫病關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