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保護心血管 從測量血壓開始

保護心血管 從測量血壓開始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

根據106年國人十大死因資料顯示,心臟疾病共奪走2萬644條寶貴的性命,高居所有死因第2位。危險因子包括: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抽菸、酗酒、不良飲食習慣、超重和肥胖、工作壓力,以及缺乏身體活動等。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黃世傑局長呼籲市民朋友,應養成定期量血壓及參加成人健檢、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及服藥等健康的生活型態,並可至臺北市社區健康量測站及各醫療院所、藥局及里辦公處等計298個血壓站定期量血壓,以遠離心血管疾病之威脅。

預防勝於治療 量血壓少菸酒多運動

當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左前胸有壓迫感、呼吸困難、喘、冒冷汗、暈眩、疲倦無力合併噁心嘔吐等症狀,是心臟病的前兆,一但出現這些症狀,千萬不可掉以輕心。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家庭醫學科許良豪醫師提醒民眾平日需加強心臟疾病預防,於日常生活進行自我健康管理,如定期檢查血壓,控制脂肪及鹽分的攝取量、戒菸、少喝酒、控制體重及適量運動等,注意腰圍變化,男生不超過35吋(90公分)、女生不超過31吋(80公分)。

遵守護心五招 有效控制慢性病

許良豪醫師建議,預防心臟疾病有「護心五招」,第一招:戒菸,第二招:維持健康體位,第三招:定期篩檢,第四招:規律服藥,第五招:保持心情愉快。有位邱先生長年有高血壓疾病,定期於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擔任志工,因而培養起使用社區健康量測站測量血壓的習慣,邱先生表示,自從加入了健康雲會員後方便定期自我監測血壓,量測血壓之數據亦可提供在醫院照顧我的醫療團隊,即時調整藥物,提供個別性衛教指導,進而有效的控制了慢性病。

慢性病防治資訊 上網查得到

為了推廣慢性病防治,衛生局將慢性病防治的相關資源整合,設置了「健康網絡大募集」,提供多項慢性病防治衛教資訊,也包含了「成人健檢」及「社區型健康量測站」等多項地圖搜尋功能,同時也提供了QR Code掃描及導航功能,使民眾方便查詢。黃世傑局長呼籲民眾定期量血壓,並參加健保署免費提供之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凡年滿40歲以上未滿65歲民眾、55歲以上原住民、罹患小兒麻痺且年在35歲以上者每3年1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服務內容包括身體檢查、血液生化檢查、腎功能檢查及健康諮詢等項目。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77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衛福部疾管署公布最新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專家開會結果,7件為接種AZ疫苗後發生的不良反應而需要救濟,最高救濟金額從40萬到120萬元,創下目前救濟金最高紀錄。這位個案住在台東,因為格林巴利症候群,在醫療過程中使用免疫球蛋白與葉克膜,才會產生這麼高的醫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睽違一年「臉部平權運動臺北國道馬拉松」再度登場,開放報名中!宣告記者會上,中華民國路跑協會理事長范姜瑞與陽光基金會執行長舒靜嫻共同呼籲:「邀請大眾響應臉部平權,踴躍報名路跑活動,全憑實力盡情發揮、展現獨一無二的價值!」13歲60%燒傷 卓修世憑實力成健身教練獲2021年...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近期Omicron相關的本土病例出現,而北部頻傳防疫旅館內的交叉感染,使得各界人心惶惶。昨(6)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1例改判本土的境外移入個案「案17127」。案17073與兩人皆為「Omicron」,彼此僅相差1個位點。前者入住日較晚但為無症狀患者,且兩人房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43歲的鍾大哥是一名藍領工頭,由於平時都是大量的勞力工作,下班時常跟三五好友們一起去吃熱炒飲酒,紓壓兼顧補充體力,近日更因為天氣嚴寒的關係,薑母鴨、羊肉爐、藥膳排骨等進補鍋物更是每日聚餐的口袋名單;某日,鍾大哥跟好友正在享受美味薑母鴨時,起身突然覺得胸口嚴重悶痛昏倒在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