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倦怠水腫濕氣重 10大去濕食物助排濕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

倦怠水腫濕氣重 10大去濕食物助排濕

冬日季節,毛毛細雨下整日,造成潮濕不適,容易出現多種症狀,如晨起倦怠、頭易昏沉、皮肉鬆軟或四肢重墜感及關節酸痛等;程度明顯一點,就會有腸胃症狀發生,如腹悶氣脹、食慾差伴有反胃、排便稀軟或黏膩等。長久下來,身體變成濕氣重的體質,就容易水腫跟發胖,成為現代男女老少的通病。

中藥常用白朮、茯苓、黃耆、川芎4中藥 改善濕性體質
中醫觀點因濕邪外侵或內生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失常,脾胃虛損,導致水腫跟肥胖。這種體質,容易小腹凸及臀、大腿腫胖情形,尤其小腿粗大,嚴重時會按壓有凹窩出現,是由於濕性趨下的關係。

濕性體質導致下半身肥胖 去濕食物助排濕
中醫稱為「脾虛濕困」,處理方式為「健脾益氣、滲濕利水」。中藥可以使用白朮來健脾益氣或茯苓來淡滲利濕,另外加入黃耆補氣利水消腫,川芎活血行氣、澤瀉利水瀉熱、麥芽行氣消食等。食療可選擇薏苡仁、紅豆、綠豆、冬瓜、花椒、生薑…等,其中要注意薏苡仁、紅豆烹煮時不加糖,生薑不去皮、花椒辛味都有益除濕。另,穴道按摩也有助排濕,包括:足三里、三陰交等,都可健脾益氣除濕。

倦怠水腫濕氣重 10大去濕食物助排濕倦怠水腫濕氣重 10大去濕食物助排濕

早上7至11時脾胃經絡運行 早餐應質好量夠
趙品諭醫師表示,飲食除了注意營養均衡,食材應以高纖與蛋白質為多,碳水化合物與高脂肪則較少,口味清淡,食用過程中宜細嚼慢嚥,飯後應該靜慮。不管坐或行都要放空,減少接觸影音或3C產品,避免干擾氣血在脾胃運作。進食應看重早上7點到11點這段期間,中醫理論上是脾胃經絡運行時,早餐是三餐重點,應質好、量夠。

脾主肌肉,運動建議多鍛鍊下半身肌群,加強肌肉收縮,促進氣血循環,由外影響臟腑,強健脾胃功能,如進行慢跑、單車、游泳等。若沒有足夠時間進行較大活動,可以進行健身運動如深蹲、橋式、棒式等,或是性活動身體的瑜珈幫助經絡的展延。希望運動或活動至少一週3次以上,每次30分鐘,長期實施獲得健康效益。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許家瑋/採訪報導)性生活品質的提升,是許多民眾關心的議題,市面上針對男性重振雄風的方法有很多種,有塗抹、用藥及手術等,然而相較提升女性性生活品質方法卻少之又少。整形外科李久恆醫師表示,日前有一位50多歲剛停經的女性,仍有頻繁性生活,但隨著年齡增長,女性荷爾蒙大幅減少,使其有陰道...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國人日本自助旅行購買藥妝機會多。就有一名38歲女子前去購買外用胎盤素,原本身上已有1個2公分的子宮肌瘤,在外用2個月胎盤素後,肌瘤迅速長大成7公分。好在停止擦胎盤素於皮膚上,長大現象已趨緩,再經由中藥與針灸調理,已獲得控制。  運動穩定賀爾蒙 肌瘤不來亂...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現代人飲食習慣的改變,每天所攝取到的油脂,遠遠超過身體所需的含量,也因此體脂肪過高的人,正逐漸增加中,對此,營養學博士表示,油脂攝取過多,會以脂質形態囤積在體內,進而形成體脂,增加影響健康的風險,所以,建議民眾在挑選油品時,除了要選擇能減少囤在烹飪方面,也採用...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別以為喝酒、交際是大人的事,事實上現在的青少年,不當飲酒的比例正在快速成長,根據研究發現,2004年到2006年間,國中生飲酒比率,已從過去的13.97%上升至18.08%,高中生則是從13.51%上升到26.08%,短短三年的時間就把數據大大拉高,由此可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