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假性近視是不是近視? 真假分不清!醫師揭真相了

假性近視是不是近視? 真假分不清!醫師揭真相了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假性近視到底是不是近視?」土城長庚醫院眼科講師級主治醫師朱學彥表示,假性近視不是真的近視,只是眼睛的睫狀肌過度收縮,出現類似近視的現象。散瞳檢查後若沒有出現近視度數,原則上不需要用藥治療。醫師呼籲平常應適度地休息,避免讓眼睛長時間處於高強度近距離用眼,把握用眼半小時休息五分鐘原則,保護眼睛健康。

假性近視是什麼? 散瞳前近視,散瞳後沒有近視

朱學彥表示,假性近視是沒有近視的意思。主要是生理結構的問題導致出現近視的假象。眼睛的水晶體周圍有一個睫狀肌,用以改變水晶體的形狀,負責近物與遠物的對焦。當調節焦距的睫狀肌過度緊繃、無法放鬆時則會出現類似近視症狀,驗光檢查會出現近視度數。在使用散瞳劑放鬆睫狀肌後,眼睛會回歸真實度數。此時,如果近視消失,稱為假性近視。反之,若散瞳後仍有近視度數則為真性近視。

兒童的睫狀肌張力強 適度放鬆視力有機會恢復 

兒童調節睫狀肌的收縮強度較成人高,出現假性近視的機率大。對此,朱學彥提醒,兒童若有假性近視,平時眼睛要適當地休息。建議用眼半小時休息五分鐘,起身看遠方、閉上眼,適時地放鬆睫狀肌,減少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才不容易變成真近視。一旦演變成真性近視,則需就診與眼科醫師討論治療方法,例如:散瞳劑、角膜塑型片、眼鏡等來控制近視度數。

愛護眼睛健康 保持良好用眼習慣

台灣兒童近視比例高,除縮短使用3C的時間外,減少30公分內近距離用眼的時間更是關鍵。兒童長時間近距離畫畫、讀書、玩積木、拼圖、看樂譜、看手機平板等,都是近視的高危族群。

朱醫師提醒家長,即便孩子是假性近視,依舊需定期追蹤、注意孩子用眼時間,預防未來真性近視的出現。就學期間,每三個月至半年定期到眼科散瞳檢查,追蹤視力情況,及早發現異常,守護孩童視力健康。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假性近視到底是不是近視?」土城長庚醫院眼科講師級主治醫師朱學彥表示,假性近視不是真的近視,只是眼睛的睫狀肌過度收縮,出現類似近視的現象。散瞳檢查後若沒有出現近視度數,原則上不需要用藥治療。醫師呼籲平常應適度地休息,避免讓眼睛長時間處於高強度近距離用眼,把握用眼半小時休息五分鐘原則,保護眼睛健康。

假性近視是什麼? 散瞳前近視,散瞳後沒有近視

朱學彥表示,假性近視是沒有近視的意思。主要是生理結構的問題導致出現近視的假象。眼睛的水晶體周圍有一個睫狀肌,用以改變水晶體的形狀,負責近物與遠物的對焦。當調節焦距的睫狀肌過度緊繃、無法放鬆時則會出現類似近視症狀,驗光檢查會出現近視度數。在使用散瞳劑放鬆睫狀肌後,眼睛會回歸真實度數。此時,如果近視消失,稱為假性近視。反之,若散瞳後仍有近視度數則為真性近視。

兒童的睫狀肌張力強 適度放鬆視力有機會恢復 

兒童調節睫狀肌的收縮強度較成人高,出現假性近視的機率大。對此,朱學彥提醒,兒童若有假性近視,平時眼睛要適當地休息。建議用眼半小時休息五分鐘,起身看遠方、閉上眼,適時地放鬆睫狀肌,減少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才不容易變成真近視。一旦演變成真性近視,則需就診與眼科醫師討論治療方法,例如:散瞳劑、角膜塑型片、眼鏡等來控制近視度數。

愛護眼睛健康 保持良好用眼習慣

台灣兒童近視比例高,除縮短使用3C的時間外,減少30公分內近距離用眼的時間更是關鍵。兒童長時間近距離畫畫、讀書、玩積木、拼圖、看樂譜、看手機平板等,都是近視的高危族群。

朱醫師提醒家長,即便孩子是假性近視,依舊需定期追蹤、注意孩子用眼時間,預防未來真性近視的出現。就學期間,每三個月至半年定期到眼科散瞳檢查,追蹤視力情況,及早發現異常,守護孩童視力健康。

【延伸閱讀】

小學近視暴增期 未妥善控制恐早發白內障

近視好困擾? 醫師也做近視雷射矯正視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18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明年春節能不能出國旅遊,陳時中說可以很期待!世界衛生組織COVAX即將發配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目前正在準備文件遞送給世界衛生組織,指揮官陳時中也說,未來將用健保卡設計疫苗資訊系統,分族群與廠牌規劃接種,若病毒因疫苗延緩,明年春節出國可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氣喘患者停止類固醇治療並非不可能!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表示,氣喘是一種呼吸道的過敏疾病,對塵蟎、灰塵、香菸、蟑螂、動植物等環境中物質過敏,病人常常從小就有氣喘,氣喘時常合併過敏疾病,譬如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而合併越多過敏疾病的患者,本身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綜合報導】近年來,攝護腺癌罹患年齡有提早的趨勢,躍升台灣男性癌症發生率第五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許富順醫師表示,攝護腺癌早期僅有尿急、頻尿、小便不順、滴尿、夜尿頻繁等,類似良性攝護腺肥大的症狀,患者往往等到擴散至骨骼疼痛才察覺。他頻頻解脲不順、夜尿 檢查發現大問題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胰臟因在體內深處,超音波檢查時很難看得清楚,難以早期發現癌變,其轉移、惡化速度快,治癒機會低,也是目前預後最差的癌症之一,被喻為「癌王」。胰臟癌,名列國內十大癌症死亡率第8位,根據健保署統計,罹患胰臟癌的人數有逐年增加趨勢,每年新增案例將近7000人,僅約1成左右屬於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