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偏鄉就醫路迢迢 7成癌友想放棄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偏鄉就醫路迢迢 7成癌友想放棄治療

對大多數人來說,生病了,走幾步路或搭車幾十分鐘,到離家近的診所或醫院看醫生就好,對於偏鄉長輩而言,卻是一段遙遠路途。住宜蘭縣大同鄉的葉爺爺為治療食道癌,每天回診放療、每兩周住院化療,得獨自搭乘一天僅兩班的客運,沿途都是山路經常沒有位置坐,單程必須站近2小時才能抵達醫院,倘若下大雨又得擔心落石、坍方,長期就醫翻山越嶺、舟車勞頓,讓樂觀的爺爺也不免心力交瘁,「不曉得治療有沒有用?什麼時候結束?有時好累都想說不要去了。」 

強忍病痛搭公車翻山越嶺 車資也是心頭痛
為實地了解偏鄉地區長輩的辛苦,公益大使林予晞從市區開車一個多小時到葉爺爺家,親自接送他到醫院,開在唯一一條下山的路,聽著葉爺爺吐露無奈,讓她深刻體會到,「台灣不大,但很多地方很遠,離醫院很遠,尤其是罹癌的長輩們,距離常讓他們不得不放棄回診、追蹤及治療。生病不僅要面對病魔,還要面對經濟上的困境,更要忍受長途的舟車勞頓,車資更是他們的心頭痛,這些因素都會讓他們放棄治療。」

根據2018年醫療統計年報,所有疾病中,癌症病人平均門診次數最高,尤其對於正在接受化療或放療的癌友,需每周甚至每天往返醫院就診,密集治療對身體負荷已是一大考驗。癌症是需要高頻率穩定回診治療的疾病,葉爺爺的困境,幾乎是偏鄉地區銀髮癌友的真實生活,他們就醫的一哩路,比你我想的還要遙遠,穩定接受治療成了一種奢求。

響應小額捐款 助弱勢長輩穩定完成療程
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癌友就醫交通困境調查」結果顯示,銀髮癌友比例高、就醫往返時間成本高、獨自就醫比例高,是偏鄉地區常見的「三高」現象;台灣醫療水準高,癌症若在確診3個月及時治療,1年內死亡率為18%,未接受正規治療,1年內死亡率將成長3倍達55%,如能持續治療,可以穩定控制病情甚至治癒,但有近7成病友卻表示有中斷治療的想法,最大原因就在於交通不便。 

對銀髮癌友而言,若沒有更方便的就醫方式,不僅中斷治療機率提高,對癒後也有不利的影響。富邦人壽2017年起攜手台灣癌症基金會推出「銀髮偏鄉 就醫無礙」交通補助專案,針對居住大南部、宜花東等偏鄉地區60歲以上弱勢癌友,住家距離醫療院所10公里以上,且每月至少回診一次,給予每人8000元回診治療交通補助,幫助他們穩定完成療程,邁向康復之路。

全台每年新增10萬名以上癌症患者,其中60歲以上佔近6成,尤其南部與東部地區每年約新增4000多名銀髮癌友,為了不讓就醫交通困境,成為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邀請大眾支持響應小額捐款,用愛心讓他們的康復「醫」哩路不再遙遠。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文章授權刊登/許育禎營養師 骨質疏鬆症是骨密度降低,導致骨質脆弱 育禎營養師說到骨質疏鬆症就是骨骼內空洞太多,骨骼密度降低,骨骼所含礦物質量減少導致骨質脆弱,一經跌倒或碰撞就容易骨折的一種疾病。骨質疏鬆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而且骨質疏鬆本身並不會有任何症狀...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天氣冷到受不了!一名40多歲的男子,忍不住火鍋、薑母鴨、羊肉爐,天天一鍋接著一鍋吃,沒想到日前一早起來上廁所,竟解出像黑芝麻糊、聞起來又有異味的黑色大便,嚇壞了就醫,經過胃鏡檢查發現,胃已經有好幾個1.5公分左右的潰瘍,還好出血不嚴重,經過幾天藥物治療及飲食調養,排便...

閱讀詳情 »

【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41歲的蔡小姐經過多年努力,好不容易懷孕,卻在24週發生嚴重的子癲前症至新竹馬偕醫院住院安胎,住院期間,新竹馬偕醫院婦產科與新生兒科醫師緊密聯繫,共同評估婦兒風險、擬定最佳生產時機,全力保護母子均安。新竹馬偕醫院表示,蔡小姐安胎至27週時,因血壓居高不下、胎盤功能嚴重退化,...

閱讀詳情 »

【記者羅蔚舟/竹科報導】 觸控顯示及智能感測的整合專家-業成集團與新竹臺大分院今(2/21)日宣布聯手進行智能感測的臨床運用與互動顯示技術等智慧醫療合作計畫,預計將3D光學感測與觸控顯示之技術應用於新竹臺大分院生醫醫院竹北院區的檢查室、手術室、急診區、門診區、行政辦公區與復健病房等區域,以零接觸的方...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