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做大腸鏡不花白工! 檢查前3天「清腸」得這麼做才對

▲(照/國泰健康管理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大腸癌高居台灣發生率最高的癌症,一般人都知道要及早揪出大腸癌得靠大腸鏡檢查和糞便潛血的篩檢,但怎做大腸鏡才不會做白工,其實檢查前有些準備事項得注意,醫師提醒,檢查的前3天一定要進行低渣飲食,停止食用蔬菜水果、乳製品、高纖豆漿等,而易在腸壁上產生黏著物的乳製品也不建議飲用。

大腸癌是由腸道內的息肉轉變而來,一般若糞便潛血篩檢結果為陽性,雖不意味著罹癌,但都會建議進一步做大腸鏡的檢查,透過病理切片化驗確認。

國泰功醫診所胃腸肝膽科醫師許舒淳表示,接受大腸鏡檢查有許多需要注意的準備工作,其中「清腸」是最重要的環節,在檢查過程中,若糞便沒清乾淨、糞石遮住了息肉等病徵,整個檢查就失去了意義。

因此,一般建議在檢查前3天,可以改食用白稀飯、白吐司、麵條、豆腐、蒸蛋、以及去筋、去皮雞肉和魚肉。另外像是無渣飲料的運動飲料、汽水,不加蔥蒜的湯麵、無油清湯也是可食用的。

至於檢查前1天,可吃白吐司、白稀飯、白饅頭等食物,過午後就食用代餐包,不再食用固體食物,並且只能喝無渣流質水分。

除了低渣飲食之外,許舒淳強調,清腸藥的服用與飲水也相當重要,如同家裡的馬桶需要足夠的沖水量才能將汙漬清乾淨,清腸也是一樣,因此服用完清腸藥後一定要多喝水;不過,患有心臟疾病、洗腎的患者,在不宜過度進水的情況下,得依照醫師指定使用清腸藥,並搭配適量飲水來清腸。

我該做大腸鏡檢查嗎?何時該檢查?是不少人的疑惑。許舒淳解答,建議一般民眾可在40歲前後接受大腸鏡檢查,特別是有大腸癌家族史的人,罹病的機會會比他人高一點,年紀也會輕一點,更需特別注意。

照片來源:國泰健康管理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這季節兩大心臟病好發元凶來了! 冬天運動牢記4措施自保

竹掃帚扎臂引爆蜂窩性組織炎 她還這樣做害體內滿是抗藥性菌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首批BNT疫苗93萬劑本月2日到貨,將提供12-17歲學生優先接種,先前指揮中心已說明預計於9月中開打,但有國中家長擔心會跟HPV疫苗相隔太近。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5)日透露確切時間點,預定於9月23日這周開打,且會先從高中生開始施打,之後才打國中,因此會跟HPV疫苗至少隔2週。疫情指揮中心...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例本土及4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今日新增2例本土病例,為新北一對夫妻。新北市長侯友宜下午表示,案16129為幼兒園老師,已緊急隔離52人,園方停課14天。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天主持防疫應變會議會後線上記者會時說明,今...

閱讀詳情 »

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今透露,台北市有一名COVID-19確診病例出關後,因中央基因定序結果較緩慢,才被通知感染Delta變異株。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明,該個案採檢陰性才返家,且後續都符合解隔條件,未對社區有影響。他並指出,經專家會議討論,已在9月3日修正解隔離條件,境外移入個案無論是否...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何豪毅/桃園報導 疫調警示通知110萬人,這個週末讓桃園11家責任醫院忙得不可開交,記者本人也接獲通知,仔細回想近日行程與染疫機師一家人足跡,並未有重疊之處,但接獲警示是事實,為求安心起見,決心做個快篩,但整個求診經驗卻反應出防疫檢疫系統諸多值得檢討之處。 週日早上查看簡訊才得知前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