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停經前婦女乳癌復發、轉移 精準治療助力重拾彩色人生

停經前婦女乳癌復發 轉移 精準治療助力重拾彩色人生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台灣乳癌長年佔據女性好發癌症之首,其中約有一成患者為不到40歲之年輕女性族群,正值在職場打拼、喜築家庭,或追逐個人夢想的時期卻迎來乳癌噩耗,心理上必然受打擊,若是治療後又出現復發、轉移,更可能讓患者失去抗癌鬥志與決心。近年問世的CDK4/6抑制劑聯合荷爾蒙療法,能延長患者存活期並能夠協助維持日常生活品質,幫助乳癌病友重拾彩色人生。

隨時注意復發相關症狀 定期追蹤以利及早發現治療

隨著醫療發展精進,乳癌區分為不同亞型與期別,各亞型的治療選擇與復發或轉移風險各異!根據臨床研究發現,年輕型乳癌普遍具有腫瘤較大、惡性度高、增生力活躍且易轉移等特性,特別是35歲以下的極年輕乳癌患者,其復發或轉移的治療預後相較停經後患者較為不良。乳癌是否有復發現象可由「症狀」察覺,其中癌細胞最常轉移的部位有骨骼、肝臟及肺臟,因此患者若脊椎、肋骨等中軸骨部位出現不尋常疼痛,或發現有易喘、乾咳現象,就要儘快至醫院進行深入檢查。

台灣乳房醫學會秘書長暨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副院長陳芳銘也提醒,等到症狀出現才就醫,癌細胞轉移程度通常已較嚴重,最好還是透過定期檢查,包含抽血監測腫瘤指數(CEA)、乳癌指數(CA -153),照胸部X光、做腹部超音波來追蹤病情為佳。

乳癌二次侵襲不喪氣!追求美好人生不是夢!

癌症復發或轉移,患者除了生理上受影響,心理的衝擊也不容忽視。陳芳銘秘書長以自身臨床經驗分享,許多年輕病友比起開刀更怕化學治療,不單因為需要經常回到醫院治療,還有化療後產生的副作用皆會影響外觀、工作與家庭生活。

過去乳癌復發的患者,因已接受過輔助性抗荷爾蒙治療,若再發生轉移大多只能依靠化學治療。陳芳銘秘書長表示,近年問世的CDK4/6抑制劑,儘管副作用包括中性白血球偏低、噁心、嘔吐、口腔潰瘍、便秘等等,但相較於化療,副作用表現更為輕微,大大改善了過去乳癌治療上的選擇限制與困境。

以乳癌亞型佔7成的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患者而言,目前最新研究數據指出,聯合CDK4/6抑制劑與荷爾蒙療法可協助半數以上停經前病患有望存活、控制病情長達近五年,與傳統治療相比更延長近1年,可謂大幅躍進!且僅需定時回醫院拿藥,尤其對於年輕患者來說,在延續生命之餘,更能繼續追求夢想與美好人生。

乳癌治療發展快速、選擇多元 醫籲:保持樂觀、積極抗癌!

現今癌症強調的精準化治療,不只代表基因檢測與治療,其實也包括針對患者年齡、生活、工作因素來擬定的個人化治療計畫。

陳芳銘秘書長分享,在診間常看到媽媽陪罹患乳癌的女兒來回診,媽媽總是帶著一臉愁容,其實現在的癌症治療水準,不管是存活率、副作用都有大幅度改善,未來隨著醫學科技進步,癌症根治也不無可能!針對停經後乳癌患者使用CDK4/6抑制劑藥物治療,目前已有健保條件給付,也期待在不久的將來可以嘉惠更多停經前乳癌病友,幫助降低抗癌路上的負擔。為此,年輕患者應時刻抱持希望,積極與醫師討論最適合的治療方式,勇敢抗癌。

【延伸閱讀】

「為何是我!」乳癌復發苦 新口服標靶打破治療僵局

口服乳癌藥CDK4/6抑制劑 美列晚期治療首選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29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縱膈腔腫瘤初期症狀不明顯,長大到壓迫鄰近的器官時,如氣管、心臟、大血管等,才會逐漸開始出現哮喘、咳血、頸部及上肢水腫等症狀,一般來說,縱膈腔病灶可以是因為良性的發炎所引起,如肺部感染造成之淋巴結腫大,或縱膈腔本身之發炎反應所造成,像縱膈腔炎、類肉瘤等。 即使縱膈腔病灶僅1點...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黃軍瑋報導)女性更年期通常也是家庭空巢期,子女長大了不在身邊,就像幼鳥振翅離窩,只剩老鳥孤獨在巢,難免內心空虛寂寞覺得冷。 根據國外統計,全球有3億5000萬人罹患憂鬱症,女性就占了一大半以上,其中停經前約占25%,停經後占了30%,但要確診是否罹患,需要就醫使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蓋上被子睡覺時,你是否有過身上好像有蟲在爬的情形!一名年近六十的中年男子,最近就出現這種情況,晚上洗完澡,躺在床上準備睡覺,一蓋上被子,皮膚就癢得不得了,進一步就醫才知道,原來是平常沒有做好皮膚保濕,以致肌膚出現乾燥性濕疹,才導致他全身癢。 會有冬季癢症狀 台北市立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60歲男子患有輕度失智症,沒想到3個月後出現步態不穩的症狀,常在家中跌倒而出入急診室,最後需靠輪椅才能行動,家屬見狀趕緊轉往神經外科就診,經檢查後發現腦室已有擴大的現象,確診為「常壓性水腦症」。 收治患者的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邱琮朗說明,因國人平均壽命增長,罹...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