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肺長毛玻璃就是癌?醫建議「●公分內」用無創導航診斷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

肺長毛玻璃就是癌?醫建議「●公分內」用無創導航診斷

長年高居10大癌症死因之首的「台灣新國病」肺癌,早期幾乎沒有症狀,對於小於1公分的腫瘤常不容易發現;然而研究顯示,肺癌腫瘤若能在1公分左右以手術切除,其治癒率為85~90%(5年不復發)。目前針對肺癌早期檢查最靈敏的工具「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檢查,可以偵測小至0.3公分的肺部病變,達到及早診斷及早治療的效益。


肺結節具高偽陽性,早期診斷率不佳
不過,健檢發現肺部毛玻璃一定是癌症嗎?原來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雖可更容易發現早期肺癌,但對於高偽陽性的肺結節,常讓病患暴露在無謂的風險中。個案45歲柳先生在年度健康檢查中,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發現,肺部有一處1.5公分的毛玻璃狀結節,由於無家族史、生活作息也正常,經向醫師諮詢及討論後,診斷為第一期肺腺癌。

馬偕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余秉宗表示,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雖然更容易發現小於1公分的早期肺癌,但是高偽陽性的肺結節,使病患長期追蹤檢查時造成輻射暴露、侵入性確診,檢查時亦提高併發氣胸的風險。

馬偕醫院胸腔內科資深主治醫師施慧瑄根據文獻解釋,若肺結節位於沒有氣管通過的位置,原診斷率僅3成,透過肺結節無創導航手術後,可達逾8成診斷率。


收治個案的馬偕醫院外科部副部長黃文傑說明,無創導航手術先以病患的電腦斷層合成模擬即時影像,規劃出一條閃避肺臟血管的路徑;接著在支氣管上打出0.1公分的洞口,再以氣球擴張後開始「探鑽」,以幾乎無創的方式抵達肺結節位置。

順利取出檢體後,立即送交病理科進行細胞診斷,約莫10分鐘後即確診為肺腺癌第一期,隨即安排病患進行單孔胸腔鏡手術切除腫瘤,手術全程約1.5小時,術後住院觀察3日後出院,目前追蹤狀況良好。

黃文傑也提醒,若民眾檢查後腫瘤已達4至5公分以上或是腫瘤位置就在氣管上,可直接使用傳統方式手術;由於2公分以下的肺結節較難透過影像判斷良性或惡性,侵入性確診檢查的風險亦高,病人經過醫師諮詢及完整術前麻醉評估後,可考慮以相對風險較低的肺結節無創導航手術進一步確診。

該手術僅需30分鐘內,就能得知腫瘤是良性或惡性,若確診為癌症,即可馬上由胸腔外科醫師接手進行胸腔鏡手術;若為炎症則可後續觀察,減少病人不必要的手術風險,完成精準定位及病灶切片。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攝護腺肥大患者注意!食藥署今(8)日公布最新藥品回收訊息,中化裕民健康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速流通持續釋放膠囊0.2毫克」因為被發現主成分含量未達到規格,有一批號「B62-0042」共45萬顆要回收。 這一款「速流通持續釋放膠囊0.2毫克Tamsulosin S....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上次換關節時,半身麻醉一針打完就不會痛了,這次手術也可以只麻醉上半身就好嗎?」76歲張女士前年因右膝退化性關節炎接受膝關節置換,當時麻醉方式為半身麻醉,接受麻醉後手術也順利完成,術後恢復良好。這次因在陽台洗衣服時不慎滑倒,右手著地後造成手腕附近的右橈骨骨折劇痛,經...

閱讀詳情 »

    近年來西方大力倡議的「預防醫學」,逐漸受到各界重視。身心靈預防醫學專家洛桑加參醫師認為,在數千年前的東方社會,即有智者在倡議「心靈養生」的重要性,是西方預防醫學尚未觸及的一部分。洛桑加參醫師表示,比起「消滅」或「對抗」疾病,更需留意心境上的「轉化」,若不喜歡現在的身心靈...

閱讀詳情 »

  肺癌十大癌症死亡率第一  AI偵測肺結節準確度可望破9成 肺癌蟬聯國人十大癌症死因首位超過10年,因初期多無明顯症狀,透過X光發現時多已超過1公分而有轉移風險,目前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LDCT)檢查可以篩檢早期肺癌,有助偵測小於1公分的肺結節,但因LDCT影像張數眾多且仰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