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停經早於39歲 心血管疾病風險增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停經早於39歲 心血管疾病風險增

更年期是女性不能避免的人生階段,停經的平均年齡約在47歲至50歲間,接受過卵巢切除手術,或因惡性腫瘤接受放射線治療或化學治療的女性,停經時間會提早。「自然停經」是婦女持續長達12個月沒有月經,而「更年期過渡階段」指真正停經前的數年,一直到真正停經後的12個月間。在更年期過渡階段常見的症狀包括月經週期紊亂、熱潮紅、夜間盜汗、睡眠障礙、肌肉關節疼痛、心悸、頻尿、易焦躁不安或情緒低落、注意力無法集中等。

 停經早於39歲、晚於56歲 心血管疾病風險增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心臟血管科醫師李志國提醒,更年期後心血管疾病也會開始找上停經婦女。根據統計資料顯示,更年期前,心臟血管疾病主要好發於男性,而更年期一過,女性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大幅提升。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症狀往往不易察覺,可能只會在胸口周圍出現非典型症狀,一旦發生心肌梗塞,預後比男性還差。停經早於39歲以及晚於56歲,也是形成心血管疾病和血栓栓塞的高危險因子。

「雌激素」扮演女性健康的要角,透過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預防動脈硬化,更可直接作用於血管內皮細胞上,使血管放鬆、降低末梢血管阻力、減少高血壓發生。到了更年期前後,卵巢功能逐漸萎縮,雌激素分泌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增加。女性心血管疾病預後較差,可能來自於更年期後女性血管阻塞的程度,細小血管及內皮細胞功能異常都較為嚴重。

心血管家族史、孕期曾有併發症 應提高警覺

停經前或停經後的女性朋友都應規則性偵測,並採取預防措施,包含生活型態的改變(戒菸、減重、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控制高血壓、血脂異常和糖尿病等危險因子。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子宮切除病史、服用避孕藥、以及懷孕孕程中有發生過併發症(高血壓,妊娠糖尿病,子癲前症,自發性流產,早產…等等)的女性更須格外提高警覺。

李志國醫師指出,雖然更年期荷爾蒙療法在會被使用於改善更年期症狀,但具有增加乳癌、子宮內膜增生、子宮內膜癌,肝臟疾病以及靜脈栓塞的機會。如果女性完全沒有更年期不適的症狀,荷爾蒙療法不建議單純用以心血管疾病的初級或次級預防。若有疑問,應尋求婦產科醫師以及心臟科醫師作全面評估,達到最適切的預防及治療。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一位79歲男性因出現腹脹及黃疸症狀,經醫院電腦斷層掃描結果,發現腹腔內有大量積水,因為病人並沒有心臟衰竭、腎臟衰竭及肝硬化等疾病,於是轉診至台北內湖總院接受進一步的檢查與治療。 腹水呈墨綠色 發現膽汁滲漏到腹腔 抽出腹水後,顏色呈現墨綠色,與一般的黃色腹水大不相同,...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 年紀越大,許多老人都會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小腹婆、大富翁,一不小心就會落入慢性疾病圈套,根據國外研究,某些老人因為身體儲備足夠能源,相較於弱不禁風、營養失調者,能在生病時更快痊癒,死亡率也較低,然而在癌變、慢性病機率高的現代,「不忌口」真的適用全體老年人...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隨著天氣轉涼,許多老人家因為腦中風、心肌梗塞等急性腦血管疾病與急性心血管疾病而致猝死的案件時有所聞,但是,近日也出現幾起媒體報導指出,有小嬰兒在睡夢中也發生了猝死的新聞,不只年長者需要注意氣溫驟降造成疾病產生,小嬰兒的健康也需要更加重視。 1歲以下嬰兒突然死亡 原因...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現年67歲的張光澤,因未發現走路時左手無法自然擺動,然而,張光澤從出現症狀到確診,經歷2年時間,今年67歲的曾東漢,一開始因為手部顫抖而就醫,卻沒在第一時間就被診斷出患有巴金森病,事隔1年,才確診為巴金森病,上述兩病患都藉由口服藥物治療,雖然會有失眠及便秘的困擾,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