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健保「不恰當用藥」每6百張處方箋有1張 6類藥最常見

▲(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老病號用藥,有6種藥物得特別留心!國內醫療AI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醫學資訊研究所教授李友專近期針對健保資料庫釋出的資料分析發現,全台灣醫院門診開出平均每600張處方箋中就有1張用藥有問題,可能影響42萬病人;又以腸胃藥、過敏藥及安眠藥最常見,降血壓藥、抗生素及降血糖藥最常被不恰當使用。

李友專是分析健保資料庫2017年度資料,發現當年度全台灣醫院門診總共開出3億6千萬張處方箋,其中約有60萬張是用藥不恰當的處方。

李友專指出,分析結果顯示,平均每600張處方箋中,就有1張用藥有問題,可能影響42萬名病人,且近6成為超過60歲的老病號。進一步分析更發現,這些不恰當的一般用藥中,以腸胃藥、過敏藥及安眠藥最常見。

至於在特殊高警訊藥類中,即藥品在不當使用或管理下,可能對病人造成嚴重傷害者,則以降血壓藥、抗生素及降血糖藥最常被不恰當的使用,特別需要留意。

李友專表示,醫師看診時,要開出一張精準的處方其實並不容易,臨床上可以用的診斷、藥品,再結合病人性別與年齡,有高達數十億種選項組合,醫師要在平均短短3到5分鐘的問診時間內,邊分析病人病痛、邊想著處方怎麼開,還要邊回答病人的問題,挑戰極大。

人工智慧則是好幫手,李友專強調,隨著醫療越來越複雜,醫療資訊系統也得盡快跟上疾病演變的腳步,善加利用人工智慧,就能在醫療前線幫助醫師守護病人的安全,在開立處方的當下即時修正,避免不洽當的處方交到病人手上。

照片來源: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公費流感疫苗10/5開打! 4圖表一次搞懂怎麼打?能否免費打?

中國又爆台灣輸出個案! 台商廈門確診「在台就醫接觸者1有症狀」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剛出生的嬰兒頭頂有一個區域,摸上去比較柔軟,沒有骨質,如果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那裡隨著心臟的跳動而搏動。這裡就是囟門。 在古人看來,孩子的囟門相當於他們的「天眼」,是靈魂可以出入的地方,自然也反映出孩子的身體健康狀況。今天,我們就來一探究竟。 一,囟門鼓起說明什麼? 囟門一般來說都是平的,如果突然鼓起來...

閱讀詳情 »

包裝類食品的標示又有新的規定,包括反式脂肪、含糖量、過敏原成分、基改成份等,都將明確標示出來供消費者參考。不過由於反式脂肪的存在與否,其實比多數人想像的要更為廣泛,光靠一張食品標示無法涵蓋全貌,因此從生活中直接避免吃進反式脂肪,方為上策。 新規定下反式脂肪仍然存在 立法委員王育敏指出,台灣現行食品營...

閱讀詳情 »

包裝類食品的標示又有新的規定,包括反式脂肪、含糖量、過敏原成分、基改成份等,都將明確標示出來供消費者參考。不過由於反式脂肪的存在與否,其實比多數人想像的要更為廣泛,光靠一張食品標示無法涵蓋全貌,因此從生活中直接避免吃進反式脂肪,方為上策。 新規定下反式脂肪仍然存在 立法委員王育敏指出,台灣現行食品...

閱讀詳情 »

從現在開始,食品包裝上的標示,將加註更多攸關身體健康的添加成份或是食材原料的性質,做為消費者選購時的參考。包括含糖量、過敏原成分、基改成份、反式脂肪、茶飲原產地與真菌類食物等,我們將相關規定整理如下。同時,食品藥物管理署也啟動系列宣導活動,有疑問的民眾可以直接與相關人員面對面溝通。 看懂新版營養標...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