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健檢揪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 服藥控制如慢性病

健檢揪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 服藥控制如慢性病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時序進入秋天,季節變化之際,由於晝夜溫差較大,不少民眾紛紛出現疲勞、體溫偏高等疑似感冒症狀,有些人可能選擇購買成藥或透過休息,期望獲得改善;然而,若這樣的症狀持續未好轉,就要當心可能罹患白血病。

白血病依病程及癌細胞類型可分為不同型態,其中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台灣每年新增逾250人,且人數逐年增加。台北榮民總醫院血液科柯博伸醫師指出,過去多認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好發於40至60歲的中老年族群,且因出現身體不適前往就診,近幾年由於健檢普及,有不少年輕患者提早被診斷,也因此得以及早接受治療。

口服標靶藥有效控制 二代藥物更快速

早期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只能依靠化療、干擾素或骨髓移植進行治療,所幸隨著醫學進展,現今已可透過口服標靶藥物獲得控制,近年來更進展至第二代口服標靶藥物,能提供患者更快速的控制效果。103年癌症登記年報統計顯示,281名該年度新增患者中,就有高達66.55%患者首次療程申報皆為標靶藥物。

根據2013年最新歐洲治療指引建議,接受藥物治療後的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治療目標,包括完全染色體緩解(CCyR)、主要分子學緩解(MMR)、深度分子學反應(MR4.5)等。柯博伸說明,最理想的治療反應,是長期維持癌症基因降至國際標準值0.0032%以下,也就是幾乎測不到的「MR4.5」,便可達到更良好的疾病控制,大幅降低疾病惡化機率。

主動與醫師討論副作用 穩定服藥遠離疾病惡化

柯博伸醫師提醒,遵照醫囑穩定服藥是與疾病和平共處的不二法門,過去診間常有患者因藥物副作用感到不適而自行停藥,反而增添日後疾病惡化的可能性,恐轉變為加速期或甚至釀成血癌。其實,藥物副作用可以透過劑量調整或其他方式獲得良好管控,建議患者每次回診時,可針對治療及副作用等相關疑慮提出討論,與醫療團隊站在同一陣線,共同對抗慢性骨髓性白血病。

為使民眾更加了解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10月28日(六) 10:00~12:00,在中國醫藥大學立夫教學大樓 101教室(台中市學士路91號)將有一場Change My Life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衛教講座,由中國附醫血液腫瘤科主任葉士芃醫師主講,衛教講座免費參與,請預先電洽 02-2564-3927 髓緣之友張小姐報名。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538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1、碰到他的臉頰,會把頭歪過來 解讀:我餓了 餵完奶一段時間後,當母親用手指一碰寶寶的臉頰或嘴角,他便馬上把頭轉向母親,打開小嘴做出急急忙忙尋覓食物的姿態,嘴裡還做著吸吮的動作,這就闡明孩子又餓了。從速給寶寶餵吃的吧!   2、咧嘴笑 解讀:我很滿意 表明滿意開心。一般來說...

閱讀詳情 »

好消息!很快就能凈化你的腸道了。有很多方法,有些甚至現在就在你的冰箱裡。如果繼續讀,你很快就能有解毒的感覺了。 通過飲食 吃更多纖維。把這當成能掃走你消化系統中所有食物的掃把--纖維是唯一不會被消化的營養物質,並能幫助腸道收縮。簡單說,更多的纖維=更乾淨的腸道。 亞麻籽和燕麥是極佳的纖維來源--不...

閱讀詳情 »

冬蟲夏草究竟是治病良藥,還是一文不值、長了一縷黴菌的死蟲子?你對冬蟲夏草到底瞭解多少?下面是一位專家寫的關於冬蟲夏草的文章,建議餐飲朋友不妨看看。我的職業決定了每天都在與癌症病人打交道,病人及親屬面對癌症時的人生萬象盡收眼底。時間久了,人也漸漸麻木起來,多數時候已動不了感情,但每當遇到窮苦家庭的子女...

閱讀詳情 »

李建華的離世又是一出悲劇,據銀監會給大家的提示:李主任表面看是心梗,而實際上是頸椎病所致。原因有兩點:首先李主任本身頸椎就不好,當晚又加班至凌晨,而且一個姿勢很久導致頸部僵硬;其次當他入睡後依然維持了一個錯誤姿勢:側睡加頭低,導致頸部肌肉收緊,刺激了交感神經興奮,導致冠狀動脈平滑肌痙攣,心肌缺血,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