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健檢揪肝腫瘤 9成民眾驚「根本沒徵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健檢揪肝腫瘤 9成民眾驚「根本沒徵兆」

胡先生65歲身體硬朗,參加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的腹部超音波篩檢活動,意外發現肝有性質不明腫瘤和5.5公分囊腫,他很訝異表示平時根本沒有任何徵兆。在這次活動147位參加者中,異常人數多達132人,比例將近9成,其中更有12位檢查出性質不明腫瘤,年齡分布從40歲到65歲都有,且皆為首次發現,平時並無不適症狀。

許多人驚呼「根本沒有任何徵兆」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胃腸科主任陳家禹表示,院方與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合作舉辦腹部超音波檢查活動,很多民眾都是透過活動第一次發現肝有異常,不少人驚呼「平時根本沒有任何徵兆」。陳家禹提醒,肝癌是沈默殺手,高風險族群務必定期追蹤。

根據衛福部統計,肝癌高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二位,通常是因慢性B型肝炎及慢性C型肝炎引起,一旦感染B、C肝後,就會轉變為慢性肝炎,再轉變為肝硬化,最後罹患肝癌。另一方面,化學或天然致癌物也與肝癌的發生有關,如酗酒會導致酒精性肝炎、肝硬化,黃麴毒素也會增加B肝患者罹癌的機率。

陳家禹表示,早期肝癌通常沒有症狀,臨床上許多小於5公分的肝癌,大多是在定期身體檢查中無意間發現。通常肝腫瘤長大一倍,需要4個月時間,要具體了解肝臟的狀況,要抽血並進行腹部超音波檢查。降低肝癌死亡率最重要就是在腫瘤尚未長大及出現症狀前,提早進行治療並根除。

肝癌發現得早,都有機會完全治癒,且目前治療肝癌的方式相當進步,民眾不必過於擔心。陳家禹提醒,肝炎患者每半年都要接受抽血及腹部超音波檢查,肝硬化患者,每3~6個月做一次檢查,及早發現肝臟腫瘤,才能早期治療因應。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接種疫苗後發生不良反應,單日通報再多139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27)日表示,國內通報的疫苗接種後不良反應事件通報,又新增9例死亡,分別為5例接種AZ疫苗、4例接種莫德納疫苗;其中澎湖一名老翁更是在接種一劑莫德納疫苗之後,全身皮膚潰爛,病史也曝光...

閱讀詳情 »

頭痛不用看醫生?  當心腦瘤、出血引起次發性頭痛 頭痛對許多人而言只是「老毛病」,然而背後原因可大可小,發現症狀異常時不可輕忽。新北市立聯合醫院鍾宜君醫師指出,頭痛可區分為「原發性頭痛」與「次發性頭痛」。次發性頭痛是指腦內結構性病變引發的頭痛,如腦瘤、腦出血或靜脈、動脈病變,這類頭痛的緊...

閱讀詳情 »

    熬夜過勞當心皮蛇發作  哪些人是帶狀皰疹高風險群? 習慣熬夜又過度操勞,當心免疫力受影響,引起「皮蛇」發作演變成慢性疼痛。新北市立聯合醫院神經內科鍾宜君醫師表示,曾感染過水痘-帶狀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的人,會有少量病毒潛藏在...

閱讀詳情 »

抽脂能抽出「腹肌」嗎?  肚子「太油膩」恐效果有限 「肥胖」是現代人的共同問題,據衛福部統計 ,國人在2016-19期間,平均過重率達47.9%,幾乎每2人就有1人出現肥胖問題。由於台灣民眾飲食逐漸精緻化,小吃美食與手搖飲料盛行,再加上防疫期間減少戶外運動,不少人在疫情期間驚覺體重攀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