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偏頭痛有哪些症狀、該怎麼治療? 醫師:狂吃止痛藥小心「報復性頭痛」

偏頭痛有哪些症狀 該怎麼治療? 醫師:狂吃止痛藥小心「報復性頭痛」


偏頭痛有哪些症狀 該怎麼治療? 醫師:狂吃止痛藥小心「報復性頭痛」

頭痛不用看醫生?  當心腦瘤、出血引起次發性頭痛

頭痛對許多人而言只是「老毛病」,然而背後原因可大可小,發現症狀異常時不可輕忽。新北市立聯合醫院鍾宜君醫師指出,頭痛可區分為「原發性頭痛」與「次發性頭痛」。次發性頭痛是指腦內結構性病變引發的頭痛,如腦瘤、腦出血或靜脈、動脈病變,這類頭痛的緊急性及危險性較重大。通常可能伴隨神經症狀,包括手腳無力、講話不清楚、脖子疼痛、發燒,若本身有慢性病或免疫系統疾病,更需要及早注意並積極治療。

鍾宜君醫師表示,當患者因頭痛求診時,會先詢問是否有上述症狀,若無則再考慮是否為原發性頭痛。原發性頭痛未必與結構性病變有關,最常見的是「緊縮型頭痛」,與壓力、肩頸肌肉緊繃有關係。要分辨原發性與次發性頭痛,臨床上會透過問診以及神經學檢查進行初步診斷,視病人狀況再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腦部檢查。


偏頭痛有哪些症狀 該怎麼治療? 醫師:狂吃止痛藥小心「報復性頭痛」

偏頭痛有哪些症狀?  頭痛前半小時有預兆?

第二常見的原發性頭痛則是「偏頭痛」,鍾宜君醫師指出,偏頭痛的特色是大多發生於腦部單側,且頭痛會有脈搏跳動感,疼痛會達到中強度以上,甚至影響到工作和學習。有些人會痛到噁心、嘔吐。偏頭痛也會因為運動、上班、上學等日常活動而惡化。因此,偏頭痛族群大多喜歡休息,有怕光、怕吵等傾向。

鍾宜君醫師表示,有些偏頭痛會有一些特定症狀,比如頭痛前的視覺預兆,在頭痛半小時到一小時間,患者就會出現眼睛反光,或眼睛中央出現黑白色盲點,景物形狀改變等。通常在預兆發生後半小時左右會出現劇烈頭痛。

鍾宜君醫師提醒,無論是否曾有頭痛病史,當頭痛新發生或頭痛型態與以往完全不同,比如以往是偏頭痛卻突然發生爆炸性頭痛,就要注意是否有其他問題。醫師強調,如果頭痛來得非常急促,且吃止痛藥不見緩解,可能為次發性頭痛之症狀。當有說話不清楚、視力模糊、手腳無力、發燒或患有系統性疾病,或者頭痛時間迥異以往、發生前所未有的強烈頭痛,都應盡快就醫檢查。

偏頭痛有哪些症狀 該怎麼治療? 醫師:狂吃止痛藥小心「報復性頭痛」

偏頭痛的發生原因?  哪些生活作息能改善?

偏頭痛為何會發生?「3C」食物柑橘、巧克力、起司等,會促使偏頭痛發作嗎?鍾宜君醫師表示,偏頭痛的誘發因子眾多,如強光、噪音、壓力、睡眠。食物方面,乳酪、巧克力、紅酒,有研究認為可能與偏頭痛有關。不過,誘發因子可能因人而異,並非特定食物一定會引起偏頭痛。

鍾宜君醫師指出,偏頭痛治療第一種方式為藥物治療,包括急性止痛藥,或針對中度以上頭痛的進階藥物。如果偏頭痛過於頻繁,嚴重影響生活,可考慮介入預防性藥物。生活作息方面,偏頭痛患者應察覺哪些因子會誘發症狀,包括睡眠、情緒、飲食,適當調整,並養成充足睡眠、規律進行有氧運動等習慣,有助於改善頭痛問題。


頭痛不就醫只吃止痛藥  當心藥物過度使用「報復性」頭痛?

坊間止痛藥種類眾多,不少民眾偏頭痛時會逕行購買止痛藥服用。鍾宜君醫師提醒,有些偏頭痛病人不願就醫,卻每天吃止痛藥,有可能反而引起「藥物過度使用頭痛」,導致頭痛症狀惡化,且有許多藥物過敏問題和頭痛藥有關。

鍾宜君醫師強調,如果有長期頭痛且找不到確切原因,應至神經內科就診,及早診斷處置,幫助自己遠離惱人的頭痛問題。

你可能有興趣

 

相關推薦

最近,一篇題為 《請立即停止使用微波爐加熱或烹煮的食物》 的文章又在網上傳開了。什麼微波加熱的食物會產生致癌物質呀、食物的營養價值會流失呀、微波輻射損傷大腦呀,這樣的說法大有死灰復燃東山再起之勢。本文從微波爐為什麼能加熱食物入手,來介紹微波爐的特點,並解析關於微波爐危害的那些謠...

閱讀詳情 »

圖說:市售的一碗肉羹湯,熱量也要500多大卡。(欣傳媒資料照)欣傳媒 尤滋滋呷呷呷!!過年每個人都吃肥肥,尤滋妹當然也不例外,一年一次的圍爐大餐怎麼能夠放過,尤滋妹永遠抱持著「吃完再減」的理念!因為這才是人生呀!年節還要過著減肥生活,那就太痛苦了,會憂鬱的。但(重音強調)!!享受完美食的你,還不願意...

閱讀詳情 »

家住桃園偏遠地區的口癌阿姨阿秀,與丈夫住在租來的破舊古厝,生活困苦,僅靠著回收舊家電的微薄收入過日子…阿姨自從罹癌開刀以後,咀嚼、吞嚥食物變得困難,必須要靠長期密集的復健才能正常的進食,維持身體健康。 雖然生活困苦,但她從不放棄任何能讓病情好轉的機會,除了陽光社工、復健師定期的家訪外,...

閱讀詳情 »

一種取自紅血球膜中的奈米粒子,可以有效抓住細菌毒素,並讓身體的免疫系統有時間認識並殺死他們,包括對許多抗生素都免疫的「超級金黃色葡萄球菌」(上圖黃色)。這種奈米粒子有機會成為一種「類毒素疫苗」,讓全球抗生素濫用帶來的禍害,有挽救的機會。這項研究刊登在「自然奈米科技」(Nature Nanotech...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