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健檢救命!小腫瘤躲胃壁黏膜 微創術精準切除

健檢救命!小腫瘤躲胃壁黏膜 微創術精準切除

台灣一名55歲的李姓婦人,在一次全身健康檢查中,意外發現胃中有約一公分平滑凸起的小腫瘤,由於位置在胃壁黏膜下,在胃鏡下執行切片,不容易取出腫瘤組織,往往得不到正確的答案,但若直接做切除,風險會較高,故得選擇外科手術。所幸經內視鏡超音波確定腫瘤位置,加上術中內視鏡協助定位引導下,藉由腹腔鏡手術,順利將腫瘤切除。

替李婦診治的台灣大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醫師尹文耀表示,該病患是在胃鏡檢查時,發現胃部幽門上方有約一公分的小凸起,表面光滑,若直接以內視鏡切片檢查或切除,會有胃部穿孔的危險。雖然一般胃黏膜下腫瘤傾向良性,也有惡性的可能性,特別是在腫瘤大於二公分以上,惡性機會更高。李婦狀況雖偏向良性,但若不開刀切除,無法確定腫瘤的性質,只能定期做胃鏡反覆追蹤。

尹文耀說,由於病患十分擔心仍有惡性腫瘤的風險,最後選擇外科手術切除,避免夜長夢多。執行外科手術若只靠傳統方式剖腹手術,傷口較大,或只靠腹腔鏡手術,無法精準定位,也需要切除較大的部位。尹文耀說明,為了避免腹部留下大傷口,手術過程內外科醫師「裡應外合」;由台灣大林慈濟醫院腸胃內科醫師曾志偉,以內視鏡超音波從內部確認腫瘤位置,並以燈光指出腫瘤所在,外科醫師則用內視鏡協助定位引導下,用腹腔鏡手術透過幾個小傷口,順利找到開刀部位切除腫瘤。

手術後,經病理切片檢驗,李女士的腫瘤為良性,終於能放下心中大石。尹文耀補充說,現代人越來越重視預防醫學,若透過健康檢查及早發現問題,不需要動大手術解決,不但能降低手術風險,也能縮短病人復原時間,以此病患為例,及早發現問題,盡快治療,是健康檢查的意義,也是讓病人在面對可能發生的疾病時,能成為真正的贏家。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全台在9月6日以後是否繼續維持二級警戒?若不降級有沒有新的鬆綁措施?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30)日明確給了答案,將有「小範圍調整」,包括台鐵、高鐵增加運量,另外運動場所如打球、游泳相關的淋浴室可以開放,全將在9月6日後的下一階段給予鬆綁。 這一波全台二...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李文成 王聿瀠 李新琳 程子奕/台北報導 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透露,自己已向BNT公司探詢明年能否為台灣保留3千萬劑疫苗,得到正面回應,如果原廠願意留貨,台灣到底買不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30)日回應,若以單純要打第三劑的話,其實我們現在的量是夠,「不...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假應徵真打疫苗?網路上傳出有女大生竟為了想打莫德納疫苗,跑去應徵牙醫助理,順利接種完2劑疫苗後就秒提離職,讓診所大嘆遇到疫苗騙子。相關傳言今(30)日也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搖頭大呼「不要這樣」,他強調相信這樣的人不會多,呼籲大家真的要工作才去應徵。 陳時...

閱讀詳情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李文成 王聿瀠 李新琳 程子奕/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0)日公布國內新增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例本土及5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日新增個案分布均在新北市;其中1例為已知感染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