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健檢看到「血小板低下」沒症狀就沒事? 醫師喊錯!當心已埋胃癌地雷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健康意識抬頭,不少人都有定期接受健康檢查的習慣,但你可曾仔細注意過健檢報告上的血小板數值?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康本初表示,輕微的血小板低下,往往沒有症狀,容易被輕忽,但研究指出,幽門桿菌感染可能與血小板低下有關,而幽門桿菌感染往往增加胃癌發生的機會。

康本初指出,血小板參與人體的凝血作用,由骨髓製造後進入血管內,一旦血管有缺損的時候,血小板便會經由一系列的反應,形成血栓幫助止血。一般而言,血小板低下是指血液中血小板小於10萬/mm3。

血小板低下的原因,醫師分析,除了幽門桿菌感染之外,還有可能是因為製造不足、破壞或耗損太多或累積在過大的脾臟所致。

為什麼血小板低下跟幽門桿菌有關?康本初解釋,可能因為幽門桿菌所帶的某些抗原類似血小板的結構,身體的免疫細胞誤將血小板認為是外來物質,加以攻擊破壞,造成血小板低下,只要經過妥適治療,將幽門桿菌根除,血小板的數目就有可能回升。

康本初說,幽門桿菌是在人體胃內的一種細菌,主要是經口傳染,感染後會造成一些胃的疾病,一開始沒明顯症狀,當造成胃炎、胃潰瘍時,才會有上腹痛、消化不良等現象;也有可能造成胃以外的疾病,像是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ITP)、貧血等。臨床可經由呼氣試驗、糞便抗原測試、內視鏡黏膜組織直接檢測等檢查方式來檢驗是否感染幽門桿菌。

康本初提醒,日常生活中得注意環境清潔及食物安全,加強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使用公筷母匙,避免飲用有汙染可能的水,且不以口中食物直接餵食嬰幼兒,才能降低感染幽門桿菌的機會。尤其,幽門桿菌感染可能增加胃癌發生的機會,有幽門桿菌感染相關症狀或是健康檢查有血小板低下者,應就醫進一步查明病因,加以治療。

照片來源:書田診所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瞳孔變白竟是罕見眼癌! 2歲童四處尋醫仍須「摘眼保命」

「莫德納孤兒」注意了!近期有疫苗來 7/16前打過第一劑者優先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勁報/記者張秦華/雲林縣報導】 45歲的李先生過去健康狀況良好,但這2個月來輕微活動就覺得喘,連躺下休息也不舒服。門診就醫評估診斷,原來李先生的不舒服源自心臟衰竭,俗稱心臟無力。經藥物治療,目前已無症狀,於門診規律追蹤。 國立成大醫院斗六分院心臟血管科林佳淩醫師,在今天的衛教活動中表示,心臟負責...

閱讀詳情 »

【勁報/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臺南市政府衛生局為了防制酒駕及酒癮戒治,特別與民政局合作推出「無酒婚宴增幸福」活動,期望扭轉臺灣喜宴喝酒文化,降低酒駕之行為及酒精成癮的問題,只要設籍為臺南市準新人,皆可以報名參加。 衛生局表示,活動辦法如下: 1、辦理對象: 設籍為臺南市即將辦理婚宴之新人,預計辦理1...

閱讀詳情 »

【勁報記者蔡宗武/高雄報導】 九月是國際失智症月,高雄市立小港醫院長照醫養整合中心與高雄市失智症協會於社教館舉辦關懷宣導活動暨失智養護講座,在疫情趨緩後,邀請民眾到現場吸收實用及有趣的知識。 小港醫院洪志興副院長表示院方重視長期照護服務與醫療安養的轉銜連結,因此成立院級「長照醫養整合中心」,配合政府...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連續3天「+0」之後,台北市又爆本土病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8)日公布國內新增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例本土及6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該名確診男子採檢前3天都在宅工作,且沒有症狀,目前正在匡列...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