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健身「狂灌高蛋白」暗藏爆痘危機! 25歲男慘變豆花人全身爛痘

▲(照/書田診所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健身追求肌肉,狂灌高蛋白飲品,當心人還沒變猛男,先冒一身爛痘嚇壞人!一名25歲男子,從小皮膚狀況極好,一路到大學都不會長痘痘,近幾年為了追求體態,勤跑健身房重訓,沒想到就從後背、臉頰開始冒出一顆顆會癢、會痛的紅色丘疹或膿皰,就醫發現是細菌性毛囊炎,這才知道自己為了追求重訓的極致,2個月來大量補充高蛋白食品,結果身上的痘痘才冒不停。

收治病人的書田診所皮膚科主任醫師蔡長祐表示,毛囊炎是一種皮膚常見的疾病,不分年紀、性別、人種,只要有毛髮生長的部位都很有可能發生,而該名男子就是服用大量高蛋白飲品,皮脂分泌過度旺盛惹禍。

臨床統計,毛囊炎多由細菌感染所致,其次是黴菌(真菌)感染,最常發生部位則見於前胸、後背、肩膀、頸部、四肢以及大腿內側鼠蹊部的部位。

高蛋白營養補充品為什麼容易致痘?蔡長祐說,高蛋白補充營養品近年來在健身風氣日盛之下,越來越多人使用,其誘發痘痘的機轉目前不明,但推測可能與服用後增加胰島素及類胰島素生長因子分泌有關。

蔡長祐近幾年臨床觀察就發現,部份患者在使用高蛋白補充品約1到2個月之後,臉上爆痘或身上出現毛囊炎的機率增加,只要停用並接受治療,多在1個月左右,症狀就會逐漸好轉。

蔡長祐說,毛囊發炎的原因受到個人體質、生活習慣、季節、外在環境而有不同的影響,包括悶熱潮溼的氣候與環境、容易流汗的體質、皮脂分泌過度旺盛或使用過多造成皮膚毛孔阻塞的保養品、穿著悶熱過緊的衣服等。

有些特殊的狀況也會使毛囊炎的發生率增加,蔡長祐提醒,像是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劑、治療癌症的表皮生長因子,或使用類固醇來治療皮膚發炎的症狀等,導致皮膚逐漸變薄,或皮膚保護力下降,進而造成毛囊感染。

治療毛囊炎,目前多以口服及外用抗生素製劑為主,細菌性毛囊炎可透過合適的抗生素來進行治療,黴菌性毛囊炎則需以抗黴菌的藥物或洗劑來進行治療。醫師強調,預防毛囊炎,得避免讓皮膚長時間處於溼熱的環境,保持乾爽,穿著棉質通風的衣物,慎選化妝護膚品,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且要找出原因才不會反覆發作,一旦症狀出現化膿、更加腫痛,或是感染的範圍擴大,應儘速找尋專業醫師治療。

照片來源:書田診所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純母乳寶寶「比較瘦小」禍首找到了! 4個月後得補2大營養素

孩子常盯手機、電腦社交能力差? 最新研究結果令人驚訝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9)日又公布國內新增2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確定病例,分別為土耳其籍20多歲女性(案609)以及印尼籍20多歲女性(案610),其中案609為外國籍航空公司空服員,抵台入住防疫旅館後2天就出現症狀確診,她服務過的同班機旅客將全列為居家隔離對象。 ...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身朵發癢,還時有時無出現耳鳴聲,一名50歲女子就因為這些症狀找上耳鼻喉科醫師,原本以為只是一般的外耳炎,沒想到醫師拿著耳鏡一看,竟發現女子耳朵裡有一隻活蹦亂跳的小蟲子,費了一番功夫,才成功用耳吸引器解除蟲蟲危機。 收治病人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耳鼻喉科主治醫師...

閱讀詳情 »

打噴嚏時總是發出驚人聲響,若剛好在會議中、圖書館等安靜的場所,有些人會習慣在打噴嚏時捏住鼻子,希望能忍住噴嚏、降低音量,但這種行為看在醫師眼中卻是非常危險,可能造成耳朵、喉嚨損傷!新光醫院家醫科柳朋馳醫師表示,打噴嚏時鼻腔所形成的氣流速度極快,若捏著鼻子忍住不打噴嚏可能造成耳朵、喉嚨承受極大的壓力,...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琪拉編譯) 薩拉·霍爾(Sara Hall)常說:[跑步讓我心碎好幾百次!] 但是,她的心碎似乎有了代價,因為今年倫敦馬拉松她贏得女子組第二名。 她以兩小時22分的佳績突破了自己過去的最佳紀錄,讓她成為倫敦馬拉松十四年來第一個站在領獎台上的美國人。 她說:[這是我人生最閃耀的一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